活用矛盾分析法化解混专业寝室冲突
一、案例简介
某女生寝室共有8名学生,分别为A、B、C、D、E、F、G、H,其中A、B、C、D为财务专业,E、F、G、H为营销专业,寝室长为D。某日,A生找辅导员反映:寝室按专业分为两派形成对立态势,并希望和本专业的另三个学生一起更换寝室。造成寝室矛盾的原因包括:1.作息因素。因不同专业上课时间不同,营销专业学生反映A生早起动静大,且闹钟持续响铃不关。 2.性格因素。EFGH性格均外向,ABCD性格较内敛。3.生活习惯因素。财务专业学生对营销专业部分学生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严重不满,如H生经常晚上十点在寝室弹吉他,影响室友休息。
A生长期积压负面情绪最终爆发,发布QQ动态辱骂和诋毁EFGH,且言论内容不堪入目,在两个班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成为寝室矛盾最终爆发的导火线。
二、案例分析与解决
(一)“四步走”分批谈话——全面了解、精准识别
辅导员召集寝室同学分四批谈话,之所以要分批次谈话,源于两点:1.该寝室的矛盾不是一个简单矛盾,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复杂矛盾系统,只有分批谈话才能合理辨认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2.分批谈话可以让特定学生回避,便于通过室友侧面获取最真实信息。
第一批:召集B、C、D生交谈,了解A生和营销专业情况。
第二批:与A生谈话,通过A生了解寝室矛盾。
第三批:召集E、F、G生谈话,了解H生和财务专业情况。
第四批:与H生交谈,通过H生了解寝室矛盾。
(二)活用矛盾分析法——抽丝剥茧、矛盾溯源
通过四步走谈话,对寝室矛盾的种类、发展阶段进行定性分析,同时对五类矛盾的特殊性进行分析。
1.寝室矛盾的种类
矛盾1:财务专业与营销专业间的矛盾。
矛盾2:A生与营销专业矛盾。
矛盾3:财务专业内部,A与BCD之间的矛盾。
矛盾4:营销专业内部,H与EFG之间的矛盾。
矛盾5:D作为寝室长身份,自觉角色与非自觉角色之间的矛盾。
2.寝室矛盾发展的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是矛盾的潜伏阶段。在这个阶段,寝室同学之间开始产生了不满情绪但互不察觉,专业对立尚未形成,矛盾尚未发展为明显对抗形式。
第二阶段为矛盾的被感知阶段。这个阶段,A生继续酝酿消极情绪,专业对立已初步形成且互相有所察觉,但专业的对立并未外显在行为举动上。
第三阶段为矛盾的爆发阶段。此时矛盾升级为对抗形式,标志着矛盾爆发的导火线是A生在网络发布谩骂言论,此时专业对立开始外显在实际行为上。
第四阶段为矛盾的处理阶段。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寝室矛盾得以缓和。
3.空间维度下矛盾的特殊性
从矛盾空间构成看,该寝室矛盾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系统,存在五种明显矛盾,在同一矛盾体中占主导地位的一方为矛盾主要方面。在矛盾1中,财务专业学生主动提出换寝室,因此财务专业学生为矛盾1主要方面。在矛盾2中,财务专业的A生在网上谩骂室友,且主动要求换寝室,直接导致了矛盾爆发,因此A生为矛盾2主要方面。在矛盾3中,A生怂恿BCD与营销专业学生杜绝往来,因此A生为矛盾3主要方面。在矛盾4中,H生因长期晚上弹吉他影响室友休息,所以H生为矛盾4主要方面。在矛盾5中,D生为寝室长,本应保持客观中立,但难免无意中偏袒财务专业室友,D生的非自觉角色盖过了自觉角色,即非自觉角色为主要方面。五种矛盾的特殊性分析见表1。
表1五种矛盾的特殊性
根本矛盾 |
生活习惯矛盾 |
||||
矛盾体种类 |
矛盾1 |
矛盾2 |
矛盾3 |
矛盾4 |
矛盾5 |
矛盾地位 |
次要矛盾 |
主要矛盾 |
次要矛盾 |
次要矛盾 |
次要矛盾 |
主要方面 |
财务专业 |
A生 |
A生 |
H生 |
非自觉角色 |
4.时间维度下矛盾的特殊性
随着事件发展,矛盾1、2不断激化加深,同时矛盾5即寝室长的双重角色矛盾也开始激化,维护本专业学生的这种心理让非自觉角色占据上风。而矛盾3、4(专业内部矛盾)相对出现缓和迹象,寝室开始筑起专业壁垒形成“统一战线”。由此可见,矛盾2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事物发展的走向,这也印证了“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结论。不同阶段矛盾特殊性分析见表2。
表2 不同阶段矛盾特殊性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第三阶段 |
第四阶段 |
|
根本矛盾 |
生活习惯矛盾 |
|||
存在的矛盾 |
矛盾12345 |
矛盾12345 |
矛盾12345 |
新矛盾 |
激化的矛盾 |
无 |
矛盾125 |
矛盾125 |
无 |
缓和的矛盾 |
无 |
矛盾34 |
矛盾34 |
矛盾12345 |
(三)制定寝室公约——弹性制度、刚性管理
要求寝室长自行召开寝室会议,分条分点制定寝室公约,目的在于通过制度约束缓解根本矛盾。待寝室召开完寝室会议后,辅导员出面再次召集全寝同学,让大家再次确认寝室公约,达成共识,同时要求每人在公约上签字,辅导员也签字作证,并建议每名同学粘贴于自己床头进行自我监督。同时建立危机预警和信息反馈机制,要求寝室长定期召开寝室会议,今后据实际调整或修改寝室公约,并定期向辅导员反馈后续进展,并要求寝室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四)建立四位一体危机干预队伍——全员育人、同向发力
利用学院学工例会机会,将该寝室纠纷向班主任、心理联络员和宿舍专干反馈,建立“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联络员、宿舍专干”四位一体危机干预队伍。如果通过制定寝室公约后仍无法解决纠纷,甚至产生安全隐患,由宿舍专干进行调寝处理,心理联络员对该寝室个别学生进行成长辅导,班主任利用课堂教学和班会契机对寝室人际进行引导。
表3 解决路径的目标及效果
分流谈话 |
运用矛盾分析法 |
制定寝室公约 |
建立四位一体危机干预队伍 |
|
目的 |
初步确认主要矛盾及主要方面 |
科学全面分析寝室矛盾的生成逻辑 |
缓和根本矛盾 |
提供育人队伍保障 |
效果 |
根本矛盾缓和,被根本矛盾规定的五种矛盾得以缓和,同时将产生新矛盾,开启下一轮矛盾发展史 |
三、思考与建议
(一)增强理论实际粘合力
马哲中关于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同一性和斗争性观点以及毛泽东的《矛盾论》为分析和解决寝室矛盾提供了逻辑理路,因此辅导员应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为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提供智力支撑与理论指导。
(二)发挥学生骨干监督力
一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及朋辈互助的价值功能。一方面要建立危机预警和信息反馈机制,将“寝室班干部、寝室党员同志、班级心理委员、生保委员”作为寝室人际生态的信息员和监督员,及时反馈寝室纠纷;另一方面可以培养“意见领袖”,培养一支政治过硬、品格端正、沟通顺畅和自律严格的寝室长队伍,他们将在寝室中扮演核心关键作用,通过他们主导寝室意见,引导寝室人际生态健康和谐发展。
(三)提高制度建设驱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与德治就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寝室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也是如此,只有道德约束没有制度约束的寝室管理是空洞无力的,而制度建设要遵循宏观制度和微观制度并进模式。宏观制度是指学校对宿舍管理工作做的顶层设计,包括园区的楼栋长管理制度、寝室的考核评价制度、激励约束制度、挂牌制度、监督机制等。微观制度是指寝室内部的制度建设,如寝室座谈会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其中,严格落实寝室公约是微观制度建设的关键。
宏观制度和微观制度要同向同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校宿舍管理制度为指导,以寝室公约建设为抓手,两者形成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