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论诗,诗三百,思无邪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诗经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的缘故。

内容
START OF SPRING
我们知道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而《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艺术手法
START OF SPRING
《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如《卫风·硕人》写庄姜的美貌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作品欣赏

子衿《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①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
②嗣(yí)音: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
③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④挑(t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⑤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注释来源百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