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倒计时,快来看看我们的年味儿准备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频道

春节倒计时,快来看看我们的年味儿准备

2022-03-01 14:16

来源:浙江树人学院 李雅萍 董沐宁 章子萱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龙飞凤舞万象新,腾达天地处处春。”春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是终而复始,万象更新,象征着团圆、欢乐、久别重逢,以及一年新的开始。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也是一种情结,更是一种中国文化的符号和象征。不管是年货集市上的熙熙攘攘,春联摊上的艳丽红色,还是街道上成排的灯笼与彩灯,大事小情里都弥漫着新春的气息。

糟肉花灯八宝饭,金城兰州过大年

筹备新年是兰州人欢度春节的头等大事。除了传统的贴对联、挂灯笼、祭社、大扫除外,制作以糟肉八宝饭等为主的新春美食更是一大亮点。

可以说,糟肉代表着老兰州的年。兰州人过年,别的可以不讲究,但若没有一碗糟肉,这个年就是不完整的。相传兰州人过年吃糟肉这一习俗是起源于明朝。当时明肃王从江南迁往兰州其家眷随从,形成第一代老兰州人。第一代的兰州人为了吃到家乡味,在春节表达自己对南方家乡的思念,就地取材制作兰州酒酿蒸肉。久而久之,兰州糟肉则定型为五花肉与腐乳的搭配,且一直延续至今。形成与淮沪、陕西的糟肉非完全一致,但又神似的制作方式,蒸出来的肉更为健康,可上桌品、也可加馍吃。肥而不腻,口感软烂,肉香和酱豆腐香绕于舌尖,是兰州的年味之一。

“八味粮豆一锅藏,宝粒颗颗汗水彰,饭食还需妙手脍,香色味浓又营养。”这首诗所写正是八宝饭。八宝饭一直是吉祥、平安的象征,在兰州过年的餐桌上常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八宝饭中的莲子就是由和合——蓬头笑脸的二位仙童转化而来,他们一个拿着荷花,一个手捧六角盒子,象征婚姻和谐。八宝饭里的每份材料都有它的吉祥寓意:桂圆象征团圆、金橘象征吉利、薏仁米则为仙鹤转化而成,象征长寿、高雅、纯洁等,同时," 八宝饭 " 好似一只 " 聚宝盆 ",祝愿在新的一年里,全家能够财源滚滚。

春节期间,兰州老街三千余件精美的灯盏将在长街亮起,为市民们献上一场流光溢彩的视觉盛宴,传递着春节的热闹氛围,市民们前往老街赏灯的同时可以领祈福卡写下新年祝福及祈福许愿,也可参与掌灯仪式亲自点亮彩灯,体验别开生外的浓厚年味。

禅新年糕分岁酒,鹿城温州迎新年

为了迎接新年,温州人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打扫房子,叫“掸新”。动员全家老小扫尘驱垢,粉壁饰室,涤具晒物,洗去一年积累的污垢,干干净净地迎接新年。做好预备工作之后,便是贴对联、挂灯笼

制备的年货一定有的是酱油肉以及自制腊肠。一般是在十一月,家里的长辈用生瘦猪肉或者生鸡鸭放在酱油中泡浸,然后晒干食用,别有风味。除此之外,年前家里人还会事先准备大米,用机器制成长条的年糕,将制成的年糕浸泡在水中储存,以备来年的吃食。还有另一种用糯米捣成的年糕,放在不同的花纹印版里,可压成很多图案,如:牡丹、蟠桃等等,都赋予了美好的意寓。

在温州,年夜饭又称“分岁酒”。网络与新媒体211班章子萱提及:“我们家每年的年夜饭都是一家人整整齐齐团聚在一起吃的,并且桌上一定摆满了大鱼大虾大肉、家乡特色的炒米粉,还有芋头。因为在温州方言中,芋头的芋谐音“余”和“裕”。”

除了打扫和吃席的准备,鞭炮和烟花也是必备的。每年除夕入夜,门前高挂的灯笼亮起,一村子的人都陆陆续续地开始放“关门炮”,意味着“风水不外流”,而大年初一凌晨,大家又都争先恐后地放起了“开门炮”,俗称“接年”,意味着辞旧迎新。

年猪掸尘祭灶王,莲都丽水贺春节

来自丽水的汉语言文学201班董沐宁同学回忆道她记忆中春节故事:“办年货、杀年猪是旧时年前重要的准备事项之一,在我幼时,经济困难,生活贫穷,可办的年货无非是一年到头除红白喜事外难以吃到的海带和白笋而已。但我记得有一年,外婆给我们家送来约半斤螟甫(墨鱼干),是我少年记忆中最上等的年货了。那时允许农户养猪后,人都吃不饱,猪也长不大,往往养了十廿个月,还不够‘任务猪(毛猪120)’。所以,家中有年猪可杀,是人们多么期盼的好事。农村有“亥不杀猪"的习俗,故农家杀猪必须避开亥日。年猪宰杀在腊月之初就陆续开始,因为除了猪头和几刀红头肉自留过年用外,猪肉的主体要卖给商贩,所得的收入用于家中的开销。为了猪肉早上赶鲜上市,杀年猪一般都在当日凌晨进行。杀猪后,要用猪尾、猪血等祭祀“猪栏菩萨",以感谢他的庇佑。猪头、猪尾和肉先用盐腌制几天,然后挂在通风处风干,以备过年时用。”

当然,董沐宁还说道:“在年前炊糕、做豆腐和泡肉丸、豆腐枣,那是必不可少的。”

还有掸尘,她讲道:“掸尘一般从腊月廿三开始,择晴好天气进行。在细长竹杆一端扎松树桠、笕柒腊(书名"木”),名“蓬尘帚",以此掸拂尘垢蛛网。当然,说是"掸尘”,可不仅仅是掸拂灰尘,同时还要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酒扫六闾庭院、疏浚明渠暗沟,甚而扫完屋子扫自身,即在掸尘后洗澡沐浴、剃年头、换洗衣服,完全是一次上下内外的全面大扫除、大洗理。”"尘”与“陈"谐音,故掸尘有深刻的“扫陈除旧"民俗意义,寄托着人们避邪除祟、除陈布新、破旧立新的美好愿望和期盼。

丽水还有祭锅灶菩萨的一项新年活动,董沐宁说起:“‘祭锅灶菩萨就是祭灶、祭灶王。旧时烧饭俱用柴火,故家家户户都有锅灶,而每个锅灶的烟囱上必定都有灶王神龛或直接贴有灶王神像。相传灶王神是玉皇亲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不仅管理各家灶火,更主要的是监察各家一年中的善恶。到了腊月廿三日起,各灶王爷便根据官三民四船家五的时间,先后升天去向玉皇报告这一家人一年中为人做事,玉皇则根据灶王爷的汇报的善恶,确定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的吉凶祸福,交于灶王爷监督执行。可见,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实在是一位得罪不起的神灵。因此,长辈经常教育孩子绝对不能在灶王爷面前说坏话、做坏事。特别是在腊月廿四这一天,要恭恭敬敬地祭祀灶王爷。祭品一般都有糖类,意为让灶王甜甜嘴,以便上天后多讲好话,不说坏话,以求明年全家安康如意。到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这家人来年的家运,返回原先的厨房上班。故在除夕夜,各家各户都要换上新灶灯,点香燃纸,迎接灶王爷下界,名为"接灶

掸尘、祭社、置办年货、写春联、挂灯笼等一项项迎新春活动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凸显出迎接新年的喜悦。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各地的人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春节的期盼和向往,见证着各自对新春佳节的美好记忆,丰富多彩的新年活动,所带给我们的意义可能远远超于节日本身。新的春节又要来临了,准备好过年了吗?在此,祝愿您:“新年行好运,万事遂心愿。”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