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内卷”这个词裹挟了吗?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频道

你被“内卷”这个词裹挟了吗?

2022-03-03 15:48

来源:原创 陈莎莎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忙碌的大学生活中,很多人知道了一个新词——“内卷”。

这个词出现的场景通常是这样的:


同样是进入大学,我想的是终于迎来了可以自主把控的自由生活,

而——我身边的人做出了一份宝贵的考证计划清单。

同样是临近期末,我想的是就要学期结束回家过年啦,

而——我身边的人却天天早起,成为图书馆的“常客”。

同样是上了一天课,我想的是点个外卖追个剧,

而——我身边的人却穿上运动鞋,准备跑步去。

同样是老师布置的3000字论文,我卡着字数完成交稿,

而——我身边的人却写了5000+,甚至7000。

身边的同学比自己早一刻起床学习,大家会说他“卷”;班级学习小组花费好几个周末来研讨课题,其他群体会说他们“卷”。

似乎,只要比别人多一些努力,就会有人在身边提及这个词。

有时候不禁想问:这真的是在“内卷”吗?

什么才是内卷?

内卷——Involution ,与之相对的是演化——Evolution,社会大众最多认可的观点是:内卷是“向内演化,或绕圈圈”的过程,它并不是在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内容,而是一种不断地、无意义地自我消耗。

显然,如今社会上的“内卷”这个词,被大规模的滥用了。

所以,我们是否分得清什么是“内卷”,什么是“努力”?

开篇的“内卷”行为,真的是“内卷”行为吗?

生活中许多低水平重复的工作,重点放在对表面的讲究、精益求精,不向外创造发展,这样的工作其实并不能推动事物向更、更优质化发展,反而会挫伤我们的积极性与损耗动力。

但 ——

 “宝贵的考证计划”是我们为逐梦而不断努力。

“闲暇时刻跑跑步”是我们为提高身体素质而积极生活。

“5000、7000的论文”是因为要充分阐释自己的学术观点。

……

有意义的竞争、朝着目标不断前进的努力状态,这哪里是“内卷”?

要认识到,很多人口中的“内卷”,其实只是一种调侃方式。

有些人表面在吃饭,冷不丁地翻书找知识点,其实他们脑子里一直在学习。“卷”死我了!

有些人表面上床睡觉,亮起的灯光翻动的书声,其实他们只是换了个地方学习。这简直是“卷王”!

当社会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人们通过竞争获取更多的资源。而当竞争的压力需要释放时,将网络流行热词套用进来作为“自我调侃”,往往也是一种常见的减压方式。

如果被这样的语言误导,放弃自己的“花式拼搏”,彻底“躺平”,反而是错过了大学时代这个最应该为自己的人生增加筹码的黄金时期。

相对于“躺平”而言,面对是否“内卷”的判断,也不妨聆听自己的内心声音,对自己的成长需求做出充分的思考和判断,才有可能做出真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选择。

我不想“卷”,但我想努力,该怎么做?

1 不要盲目扩大竞争面,而要关注核心竞争力。

“内卷”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在于虚耗精力,让人疲于奔命的追逐和盲目竞争,难以实质性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但是,每个人的体力、精力是有限的,爱好、特长也有所差别。因此,找准自己的努力方向,关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努力有效性。

2 创造资源,开拓自己的“蓝海”。

因为资源的有限性,同一领域的同质化竞争是辛苦和低效的。想要避开低端卷,开创高端赢,就得学会整合资源和创造资源。跨学科的学习,新领域的探索,独立的学术思维和科研精神的培养,都是为自己开拓“蓝海”的有力武器。

3 创造积极情绪,树立合理目标

无论面对什么情况,积极的心态都是十分重要的。面对困难,焦虑与忧郁不能够帮助我们改善处境,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拥有充分的理智,以良好的情绪支撑与坚定信念调控自己的步伐。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

与存在的方式

找准自己的方向

坚定脚下的步伐

让一切所思所得都能够创造价值

让一切所作所为都能够促进成长

我们需要“内卷”的紧迫感

但要避免“内卷”背后无意义的消耗

告诉自己:

我不会跟风“内卷”

我要的,只是踏踏实实的努力

(作者:陈莎莎 黄洋洋)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