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岛》有感——在黑暗里用爱寻光

《岛》这本书讲述了爱琴海岸边,一座平凡小城,一个古老的疾病——麻风病,几代人的爱与恨的故事。斯皮纳龙格岛是麻风病人的聚集区,他们被隔离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自生自灭。在每个人的心中,那个岛是黑暗的象征;但对于麻风病人而言,又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因为我们一样,所以也不会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起初,这是病人最大的欣慰。但当跨海真正到达了这个令人恐惧的小岛,似乎一切又与外界没什么不同。大家还是一样的生活,有报纸、有医院学校,甚至还有每周放映的电影……病症相同的可怜人相聚在这个最好的归宿里生活着,尽管孤独,但彼此的陪伴和促进激发了他们对生活改善的热心。他们同心协力建设斯皮纳龙格岛,顽强地在命运打压下,用心促成剩下时光里的美好——当死亡已成为必然之时,他们是乐观的。缤纷的最后生活,是他们最大的寄托。
或许是《岛》这部小说是由女作家书写,才会将那么多的悲怆娓娓道来,即便有激烈的冲突,但事后想来,字里行间,溢满了女性的怀柔。这也造就了令人震撼的一种矛盾——在最悲凉的情节里,也始终能看到希望:无论曾经做过什么,发生过什么,都是曾经的曾经,都不该被隐藏。一切都在改变,一切又好像从未改变,但变与不变间最美好的仍然是那份爱。这样柔情的原点就又使人久久难以忘怀。
故事中第一代人——吉奥吉斯与伊莲妮的感情在琐碎的生活中点点展露,吉奥吉斯的沉默寡言,坚韧勤劳,伊莲妮的美丽善良,在希腊海风的吹拂下,缓慢而悠然的展示在人们面前。当命运的枷锁紧紧扼住伊莲妮咽喉之时,她依然顽强地对麻风病症作出最坚强的抵抗;她的丈夫吉奥吉斯珍视且从未缺席过对他深爱之人的探望,在生活惨遭不幸的暴风雨中无言守护着他们恬淡淳朴的爱情。这是父母爱情的经典形象——没有轰轰烈烈的激情加成,却有从不言说的每句“再见”。伊莲妮说,她总觉得这个词没什么真正含义。但不说,就是相濡以沫里恪守的不离不弃,是天人两隔也未能阻断的情意。
谈谈第二代人——玛丽娅与佛提妮的友谊。“我不打算说再见,”佛提妮说,“不仅仅因为它让人难过,而且因为这不是再见。我会再见你,下周和下下周。”不幸步母亲伊莲妮后尘的玛丽娅也因麻风病要居于岛上,只得与挚友隔海相望。但不说再见是长久陪伴的证明,心在一起无需言再见。无论海水还是疾病从不会阻止真正朋友到访的热情,周周到访促膝长谈,佛提妮尽全力让玛丽娅感到一切如故,她从未被抛弃。欢声笑语是玛丽娅生活里不可或缺的光彩,它们掠过这对好友的发丝,裹进克里特岛的海风钻进海边岩石的罅隙,摇晃着高高的树木。风吹了很多年,海面上粼粼闪闪的不只是波光,还有玛丽娅与佛提妮给予彼此的澄澈而义无反顾的情谊。能够遇见,就幸运得足以确定,她们想起对方时感到的莫大幸福。
或许所有的美好,都是在将生活的血淋淋展现在人们面前后,然后再拿出一点点甜蜜的糖彩,去冲淡不堪的过往或苦涩的回忆。或许人们都不懂得欣赏生活的美好,所以就如同石崇斗富时,将珍贵的珊瑚打碎,让满地的珊瑚碎片闪耀着吸引人们的眼球。那座岛曾经是人们最想远离的污秽之地,健康的人们用一种自以为是的高傲面对那些受过病痛折磨的人——残缺的身体、丑陋的伤疤都是他们曾经的污点,却也是曾经没有放弃的最好见证啊!历史终究成为过去,时间会抚平一切的伤痕。这也就是为什么,关于斯皮纳龙格岛的历,BBC曾经做过一个访谈,岛上幸存者没有一个人愿意提及往事。最后真正能够留在我们心间的,只有那不离不弃的亲情、爱情或是友情,它是那个岛传递出来的最美的东西。逝去的过去不应再成为当下生活的羁绊,伤口也没有理由不被抚平——“明明那些朴实而又温柔的一切才在闪闪发亮”。或许这才是幸存者想要告诉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