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物语丨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是为惊蛰。
中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而地处南北交界的安徽师范大学近来气温已达8—20℃,早已是一派春光融融的景象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故而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安徽师范大学校园里亦是气温回暖,万物生机盎然。
安徽师大的校园生机盎然(安徽师范大学 闫晶晶 提供)
“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津南草坪里朵朵樱花在枝头绽放,伴随着不远处的垂垂杨柳,无不为安徽师大的校园带来春的讯息;世人尽言“春江水暖鸭先知”,花津湖里的黑天鹅大概也是知晓了春的到来呢,常常在湖中觅食嬉戏,享受这久违的春日暖阳。
津南草坪的花朵已然开放(安徽师范大学 黄竞锐 提供)
农谚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惊蛰到,农业春耕始。对于安徽师大的莘莘学子来说,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的到来。期待已久的考研初试成绩终于揭晓,有的同学胸有成竹地准备着复试,有的同学则在失望中化悲愤为继续前行的力量。无论结果如何,其实都是对过去的一份交代,但“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接下来不必多言,便只顾“但行前路,莫问归期”就好。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便是这个道理。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节气的到来,标志着仲春的开始。“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气萌动,气温回升加快,万物都在吸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蛰伏的生命,伴携着云淡风轻,成就了最美的聆听。
而安徽师大的学子们也于此时听到了春的声音,饱含的青春活力,去奔赴这场春的盛情,侧耳于啁啾鸟鸣,早起去操场锻炼,寻找着心的放轻,不仅强健体魄,而且为一天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积极能量。
同学们在操场上早锻炼(安徽师范大学 郑舒心 提供)
温暖如期,春惊万物,那些蛰伏的惊喜,终将在安徽师大的这一片土地上破土而出。春日柔光,伊始雷惊。这满城烟雨,或许,只是想许人一缕暖阳风轻。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