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同学 | 宋行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频道

才同学 | 宋行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022-03-10 10:05

来源:西南大学新学工融媒体网络文化工作站 朱贺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宋行健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专业2018级本科生

连续3年获得三好学生称号 连续2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获2020年唐立新奖学金 获2021年玉辉奖学金 第十七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省级特等奖 多次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已注册软件著作权2项 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SCI期刊论文2篇,另有2篇在投

现保送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实现它。”这是宋行健在图书馆翻看一本专业书时,看到的来自图灵奖获得者艾伦·凯的一句话。由此,这句话就在宋行健心里生根发芽。相较于“码农”,宋行健更愿意用“技匠”来形容新一代的计信人,他们在编程学习中追求用更高的技术来铸造自己的程序梦。在筑梦之路上始终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愿用一生在“技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小事做一万遍就会有所不同

大一时,宋行健加入了西南大学信息融合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刚进入实验室,导师给他发来10篇“天书”般的全英论文。他不得不逐词逐句地翻译,最后整理出全篇文章再进行理解。啃完第一篇4页多的论文,宋行健用去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在导师的引导下,他开始尝试科研创新,将技术的前沿线向前推进。他说:“如果别人的算法准确率只能做到90%,我能把它提升到91%,那就是一个创新。”

宋行健深知科研这条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一篇论文,从投出到得到杂志社反馈,这期间往往要经历长达一个月漫长的等待。然而,宋行健的第一篇文章连续三次被拒稿,但他并不气馁,按照审稿人的意见一字一句地修改完善。三次拒稿,五次修改,历经了一年的时间,他的能力和执着最终赢得认可,得偿所愿发出第一篇文章。


已发表的两篇论文

漫长的实验过程里,宋行健也产生过自我怀疑。他回忆说,那种感受往往伴随着孤独感的冲击。特别是在晚上的时候,空荡荡的机房,只有自己一个人敲代码点鼠标的声音,伴随着走廊那边偶尔会传出的说笑声。“自己做的算法行不行?这条路走得对不对?”有位学长曾对他说:“小事做一万遍就会有不同。”压下内心的孤独和自我怀疑,宋行健沉心于实验。他一天尝试一个参数,耐心细致地完成工作中每一件小事,在“一万遍”的重复中找到不同的、全新的自我。

自习室自习的宋行健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实现它

10岁时父母曾带宋行健在燕园门前合影,“去北大”成为了宋行健的梦想。在对学科的不断探索中,宋行健的“北大梦”愈发强烈。大三寒假过后,宋行健开始着手给北大老师发自荐信。坚持发送三百多份邮件后,终于有位老师给了他一个考察名额。但在未收到正式的通知之前,一切仍存在变数。九月中旬,保研工作已进行到尾声。可北大方面仍未给出正式通知,他能抓住的只剩一轮淘汰率高达70%的复试。尽管已明确拿到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的预推免资格,但宋行健决定放弃安稳牌,奋力一搏。他说:“就算保不了研,考我也要考到北大去!”是无书可读还是圆梦北大?在这段经历中宋行健真正领悟到那句话——“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实现它”。


宋行健准备保研的复习笔记

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

大学期间,宋行健挤掉娱乐时间广泛地汲取知识,了解最新的领域发展——浏览器的首页从娱乐八卦换成了技术论坛,手机Dock栏中的新浪微博换成了单词本。宋行健是中图四楼A区的常客,因为这里存放的都是计算机领域的经典书籍,三年来他在这里累计借阅图书150余本。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他在实践中利用所学攻克具体难题,注册“口算我最棒”、“幺幺历险记”2项软件著作权。

“口算我最棒”

“口算我最棒”的前身,原本只是一个专业课作业。但他在老师的启发下,把计算器的项目延伸成了一个口算题卡。其他人是计算机的正向运算,宋行健则反向操作,一个小小创新,让这个程序更具应用价值。后来他还把这个程序交给了小表妹作为算术的练习工具。这件小事让宋行健更深刻地理解学编程的意义和价值:“在程序的世界里可以操控万物,可以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运用计算机语言写程序,替代人去完成枯燥繁琐、耗费人力的事情,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方向。

如何实现专业知识转换,在实践中回应社会呼唤?宋行健在他的另一个项目:“幺幺历险记”这一项目中给出了答案。该软件定位儿童受众群体,充分把握儿童心理特点,普及推广心理健康与性知识,教会儿童自我保护。宋行健相信他们在这方面的努力,能让孩子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可以多一份从容与坚定。

“幺幺历险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宋父为儿子起名时所灌注的期望,也是宋行健一直以来对自我的鞭挞。如今,宋行健成功圆梦北大,可“君子之道”依然漫漫。他将继续怀揣匠心,追逐自己的“技匠”梦。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