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信 |”民“ 天会更好的
“民,众萌也。”
民,
是尘雾之微,补益山海;
是荧烛末光,增辉日月。
疫情形势严峻的境况之下,2020年,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天猫“双十一”总交易额再创新高,达到5403亿元。人民群众能够开心购物,有钱购物,贡献GDP,都离不开国家与国民力量。
“民”是登云梯,垒起高墙的必备工具。
“民”是一面镜,映射万物的明光华彩。
民众合力,就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民众齐心,就是一方坚不可摧的潮浪。
那么,“民”字的本来面貌是怎样的呢?
从前,“民”有一把辛酸泪

▲甲骨文:民
(图片来源:国学大师网)
“民”的甲骨文字形是一把锋利的锐刀刺入身份低贱之人的眼睛,意为防止奴隶逃跑。
在很早以前,“民”的身份很卑微。我们如今常说的“人民”二字,看似意义相同,但在古代它们的“身份地位”有很大差异。“民”更多指奴隶,而“人”更多指贵族。《曹刿论战》中“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的“人”具体是指鲁庄公身边的贵族。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民”的地位渐渐与“人”齐平。周代的时候,井田制逐渐成熟,需要大量的农耕劳动力,国家就解放大量奴隶,让他们参与耕作。“民”过去的奴隶身份就转变成了平民身份。终于,“民”摆脱了这段“催人泪下”的心酸史。

▲小篆:民
(图片来源:国学大师网)
而后,“民”字的篆文写法趋于线条化,才渐渐演化成我们今天看见的“民”。
今天,“民”有荣誉勋章
“民”的意义与地位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生变化,“民”对于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性像一颗彗尾绵长的星在宇宙里穿梭。
▲毛主席书法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说文解字》里解释:“民,众萌也。”
《孟子·尽心下》中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有“君舟民水”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今的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处处显现着“人民至上”的光芒。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国家八方驰援,力保人民平安。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时代人民权利宣言书”民法典,为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提供充分法律保障。
今日之民,在脱贫攻坚战中积极相应国家政策,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新冠疫情之下,当代教师学生“停课不停学”,共创良好育人环境;人民群众积极接种新冠疫苗,才有钟南山院士所称理论上中国已达成群体免疫目标……
人民群众服从安排,积极响应,是为了国家更是为了自己。如今社会稳定和谐,国家繁荣富强,美好的生活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共同出力。
未来,“民”会创造更多奇迹
(图片来源:新华网)
“民”是“2020国内字词”之一。无论是现在、过去还是将来,“民”的作用都一直熠曜在华夏大地。
民情,是书里翻阅的页页墨香;
民利,是瓢中清露的一汪澄澈;
民权,是茫茫海上的一竖标杆。
我们除了是当代大学生,还有一个值得骄傲的身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青年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要成为为中国建设出力的好公民。“民”是千波万浪,汇成没有尽头的轨道,运送我们国家至灿烂光辉的未来!
以我之学,繁国之昌盛,以我之识,荣国之富强。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青年,看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