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号残奥火炬手!云师铁人王家超,在奋斗中传递奥运精神!
3月4日
中国铁人的骄傲
我校运动训练2011级本科生
2015级研究生
王家超
作为7号火炬手
在北京参加了冬残奥会火炬传递仪式
成为奥运火炬手是一生中的荣耀时刻
王家超高举北京冬残奥会火炬
传递着奥林匹克理想及精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云师铁人的故事。
光荣接力,传递残奥运动精神
王家超,2008年北京残奥会200米混合泳亚军,2012年伦敦残奥会4×100混接冠军、4×100自由接亚军、200米混合泳亚军,2021年东京残奥会铁人三项第四名……从游泳池的“飞鱼”到铁人三项上的“铁人”,王家超将“精神寓于运动”的理念深植心中,用生命的荣光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传递着拼搏、爱国、超越的残奥精神。
3月4日,为了能达到最佳精神状态,王家超早早就起床健身跑步。上午七点半,他跟随接驳车到达火炬传递现场,火炬手们被依次叫到签名处领取火炬。亲眼所见、亲手触摸奥运火炬,王家超的心里亢奋而又紧张。九点半,火炬传递到王家超这里,“呲”的一声,火芯接触到火芯,他手握的7号火炬点燃了。希望的火苗燃烧着,窜动着,欢腾着,王家超的心,也跟随着火苗燃烧着,跳动着,炽热着!
虽然每一棒的火炬传递只有60米,对于王家超来说却意义非凡。“因为胳膊有伤,火炬比我想象中更沉,我要在跑的过程中尽量稳住胳膊。”但他激动的心情却溢于言表,王家超高举着熊熊燃烧的火炬,向观众露出灿烂的笑容,“当时就感觉浑身的细胞都在沸腾,听着火炬燃烧的声音,真为祖国的强大、为北京冬残奥会的举办感到自豪和骄傲!”
能成为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对于王家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肯定和鼓舞。“所有能够参与火炬传递的火炬手们,都是在各个领域、各个项目中的佼佼者、先驱者和奉献者。非常感谢中国残联给我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能够参与到这历史的盛会中。这给了我极大的力量,让我在今后的工作和训练中更加努力。”“这是我‘跑’过最饱含思绪的60米,脚下的路也是每一个残疾人运动员最熟悉的路”,王家超对于此刻跑过的这片土地有着别样的情感。“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国家训练基地是残疾人运动员冠军的摇篮,也是曾经培养过我的地方,15年了,从2007年10月第一次来到这里备战2008年北京残奥会,之后的每一年,就像回家一样。这里记录着我们残疾人运动员的拼搏与汗水,我也期待国家残疾运动员体育事业生机勃勃,蒸蒸日上!”
回到昆明后,王家超第一时间和他的学生们分享传递火炬的快乐和荣耀。在超爱体能班青少年训练营,他让学生们看一看、摸一摸北京冬残奥会的火炬,让孩子们高擎火炬迎面接力,感受这份精神与感动。王家超说:“体育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我也要用体育去影响别人。我要借这次参加火炬传递的机会,鼓励自己未来继续向前。也希望孩子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能够更加坚毅、更加吃苦耐劳,更高更快更强。”
超越自我,拼搏的汗水浇灌奥运梦想
5岁那年,一场意外让王家超失去了左臂,但他仍然喜欢运动,还经常在小河里游泳,他的这份热爱也为日后的游泳生涯打下了基础。
2001年,10岁的王家超被选拔进入云南省残疾人游泳队,开始系统接受游泳训练。来到云南省残疾人游泳队,王家超发现身边的老队员个个水平高超,他深受触动。之后,他不断去比赛、去“练兵”,比赛的名次也不断前进。在2003年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王家超第一次拿到了全国冠军。2004年,他成功入选国家队,开始备战雅典残奥会。冲击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那年,他在最后一年的备战期每日训练量达十公里,独臂划水八九千,甚至一万次,这是残疾人游泳运动员的极限。2004年至2012年,他3次参加残奥会游泳比赛,获得1金4银1铜的好成绩。王家超用行动告诉所有人,只要热爱,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2015年,王家超从云南省残疾人游泳队退役,但他的退役不是结束,而是一次新的开始。2016年,残疾人铁人三项第一次进入残奥会比赛后,他迫切希望去挑战这个项目。残奥会铁人三项由750米游泳、20公里自行车和5公里跑步组成。尽管每一段都只有奥运会赛程的一半,但对残疾人运动员来说,依然是一项勇敢者的挑战。没有惊人的毅力、强大的信念和充沛的体能,很难在激烈的竞逐中争得一席之地。
转战铁三,王家超选择再续奥运梦。然而并不容易,由于当时国家队并没有设立残疾人铁人三项,所以只能靠他自己去摸索与收集和参赛有关的各种信息。“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没有教练、没有队友、没有资金……有的只是一腔孤勇,但没有条件就自己创造条件,王家超尽量去克服种种困难。
努力的人总是幸运的,机会也只青睐有准备的人。最初他自筹经费、自己训练、自己出国参加比赛、利用读书训练的空闲时间教孩子游泳来贴补生活费,后来遇到他的私人免费教练,带着他各地参加国际比赛积累经验。在2018年参加了4场国际比赛后,他世界排名15名。2019年,他的努力得到了中国残联的认可,国家队特别安排他在中国残疾自行车队进行训练。2021年6月他终于取得东京残奥会的报名资格。最终,王家超成为中国残疾铁人三项唯一一名参赛选手,代表国家出征东京残奥会,并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开创了中国残奥铁三历史。他还被中国铁人三项协会评为“中国铁三风云人物”。
从一个铁三的“门外汉”到一枚枚奖牌收入囊中,王家超的铁三之路虽充满困难,但他觉得这些经历无比珍贵。2019年在泰国训练备战残奥会时,王家超的肩膀严重摔伤,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放弃不是体育人该有的样子,虽然这些经历很苦,非常难受,时常感到疲劳,但我走过来了。”王家超回忆说道。正是因为怀着一颗不轻言放弃的心,生活的意外从来没能让王家超屈服。自信与乐观铸就的顽强品质和每时每刻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使他完成了一次次人生的飞跃。
求学云师,将“刚毅坚卓”融入血液
为了踏上更高的人生舞台、有更多机会参与更加多元的体育赛事,王家超萌生了读大学的想法,并通过努力顺利成为云南师范大学2011级运动训练班的一名学生。
进入大学后,王家超意识到,他不仅要做一个有体能和技能的人,更要做一个有才能和才情的人。在校期间,他非常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他常常去图书馆北楼231教育科学书库,那里有专门的体育类图书,干净整洁又十分静谧的图书馆里,只能听到学子翻阅书籍的“沙沙”声。王家超很享受这样的氛围,如鱼儿跃入大海,他在辽阔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自快。
王家超一直希望自己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因经常出国比赛,他曾深感自己英语知识的匮乏,为了方便自己的“外交”,他开始努力学习英语,并加入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会系统学习英文,从背不了几个单词的外语菜鸟,到可以一目十行、对答如流的英语达人。他说,不管是学一门语言还是一项技能,最重要的是坚持,只有不断地积累、不断地练习,才能成功。在坚持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失败、会懈怠、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短暂中断,但只要向着目标不断前进,不半途而废、无疾而终,惊喜总会接踵而至。
除了注重文化课的学习,王家超在校期间也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每天早晨或者晚上,他都会绕着校园跑上一圈。“绕校园一圈大概6公里,跑完6公里,就能激发一天的活力,消除一天的疲惫。”早晨的鸟鸣、夜晚的微风,都曾见过少年奔跑的身影。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例如配音大赛、英语演讲大赛和一些社团公益活动等。他曾跟随云南红十字会支教团去农村地区支教,和孩子们分享他的故事。来自农村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游向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他懂得农村孩子们的渴望,也愿意为他们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2012年,他被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授予“2012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年度人物”荣誉称号。2013年,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毕业时,王家超还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的称号,他的研究毕业论文也获得了优秀奖。2019年,他还获得了“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对于王家超而言,母校“刚毅坚卓”的校训有着特殊的意义,这短短的四个字凝聚着太多的精神内涵。“刚健、毅力、坚定、卓然……”,无论是学习还是竞技体育,“刚毅坚卓”的校训精神都在深深感染着他,为国争光、勇攀高峰也成为了他的人生信仰。“现在我也一直践行着‘刚毅坚卓’的校训,它在精神上指引着我,在行动上激励着我,已经融入我的血液、牢铸心中。”王家超激动地说。
2021年9月8日,王家超以优秀校友的身份参加了云师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再次回到母校,看着曾经上课的教学楼、吃饭的食堂、安静的图书馆……那些在校园里的熟悉场景又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从本科到研究生,他很感谢在云师的七年学习时光,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淬炼。一路走来,母校是他的坚强后盾,无论是老师同学的鼓励,还是学校对他训练活动的支持,都让他满怀感恩。王家超说,体育改变了他的人生,而学习让他获得了不断向上的内在力量。“在云师学习的经历使我获得了另一个层面的自信,可以称之为文化上的自信。”
以体育人,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力量
王家超曾说:“实现奥运梦后我一定安排在云南地区创办自己的青少年体能训练机构,培养更多热爱运动的青少年,为建设体育强国和体育强省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铁三已经不仅仅是我的一个爱好了,它是我终生的事业,它会贯穿在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
挖掘孩子们的体育特长,普及青少年体育教育,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他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目标。比赛和训练之余,王家超把自己的时间投入到公益事业和青少年体育教育中,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助更多的人用科学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王家超说:“经过在云师的学习教育,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如果说体育是热爱,那教育则是梦想。”
关于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王家超也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王家超也在自己开发课程,他希望学生们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在“超爱体能班”青少年训练营,他通过专业的训练方法和科学的手段,设计不同训练内容和发展目标,为每个学生打造个性化体能提高训练,全方位发展青少年的耐力、力量、速度、柔韧、协调、灵敏,以及心理和意志品质。其中特别需要注意“度”的把握,王家超说,“我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们提醒和干预,因为如果关心过度,会让他们形成心理依赖。在与他们的相处过程中,我会陪他们一起经历,一起试错,选择恰当的时间、地点进行恰当有效的提醒,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成人成才。”
“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人们也更加关注体育与健康。能够把自己学到的理论和学识运用到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战略中、运用到帮助他人的实践中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这让我找到了自己价值感!”王家超遵循“以体育人”的思路发展体育教育,发扬师者风范,传递体育精神,助力新时代人才培养。
勤奋自律,“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王家超被称为“铁人”,不仅是因为王家超在铁三比赛中的成绩十分亮眼,还因为他咬牙坚持、不言放弃的“钢铁”生活态度。
他向云师学子分享了一个学习生活的“锦囊妙计”——自律。例如,一直以来,他都坚持每天写日记,差不多半年就会写完一本。“写日记这个习惯能让我尽量少犯错误,也是我自律的一种方式。”王家超认为,自律是思与行的结合,要不断自省,如果意识到自己不自律了就及时调整。自律,其实就是自我要求,我们要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人,比如坚持早起、坚持锻炼、坚持总结归纳每一天。王家超说:“意义都是人赋予的,一件看似毫无意义而简单的事情,坚持做下去就会变得有意义。”与其在努力与“躺平”中纠结,不如从当下开始,开启你的自律人生。
“在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变得十分便捷,只要想学、肯学,都可以有所收获。”王家超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在学校的学习机会,要保持一颗求知求学的心,扎扎实实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知是行之成,行是知之始,要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在走向社会的那一天,对自己从事的领域有更深的理解和经验。”王家超认为“运动是最好的良药”,他鼓励大家在学习之余多运动,提高体育健身知识,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散步、跑步、游泳、踢球……每天要坚持抽出一定时间来运动,只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支撑每天的学习生活,且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我愿意和大家分享体育运动给我带来的改变,也希望我的乐观和积极可以影响更多的人,只要热爱,只要努力,每个人都会成为自己人生的冠军!”王家超说,“我希望学弟学妹们既能学、也能动,做一个‘能文能武’的人!作为一名云师学子,践行‘刚毅坚卓’的校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能真正把它贯彻到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受益匪浅!”
王家超视频寄语
光荣接力点燃希望
全力拼搏成就梦想
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王家超用“铁人”之躯
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
更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逐梦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