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校园在线 > 学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于川老师赏心悦目的一堂课

2022-03-15 15:13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乔维新    阅读 5.0千+
0
分享

今天有幸听了教育学院于川老师《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堂课。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回到办公室想赶紧把它记录下来。这堂课的内容是“教师职业动机访谈课堂分组汇报展示”。简单总结一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课堂规范生动有序。师生按时到课,教师认真考勤,于川老师得心应手地把握课堂节奏,有条不紊,准时下课不拖堂。她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名字,称谓学生,去掉姓直呼名,亲切自然。上课伊始,课堂布置语言简洁、任务明确、指令清晰、重点突出。上课过程能照顾到每一名学生:“某某同学,你来说一下你听了这一组同学展示后的感受”,一个女生起立回答“我感觉挺好的”,追问“好在哪里?”,这认真劲儿,让学生不敢有丝毫马虎。“某某同学,你快沉默一堂课了,你来谈谈你的感受”,一名略显沉默的男生被老师特别关注,站了起来,原来早已成竹在胸,侃侃而谈还颇有见地……课上没有玩手机、没有人开小差“溜号”,大家聚精会神、潜心问道。

二、科研精神贯穿始终。六组学生课下做了充分的功课,在对师范生、在职教师等群体进行大量访谈的基础上精心制作了PPT。每一组都力求依据掌握的理论和模型进行动机分析,从基础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到刚刚结束的两会时政,探究每个教师职业动机背后的内外因。从师范生为什么选择教师职业到在职教师的职业认同,从“为什么选择教师职业”到“如果有其他选择,你是否还会当老师”…… 作为一名“旁观者”,被同学们研究中思想的广度和深度所震撼。于老师适时引导、专业点评,点赞每一个新颖的思路和方法,指出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不断引领启蒙。这样的本科课程超越了知识的传授,不再是简单的“课堂翻转”,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相信科学研究的种子已在这里悄悄播下……


三、课程思政润物无声。整堂课于老师没有提及一个“思政”字眼,但价值观传递、纠正与制度规矩的敬畏教育却无处不在。第一组女生在访谈中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教师受学生欢迎”,有一个答案“具有叛逆精神的老师受欢迎”,并举例说,“学校曾经有过不让学生看电影规定,某老师偷偷给学生播放电影,于是学生很喜欢他”。于川老师当即让同学们就是否支持这一观点进行表态,结果大多数同学持反对意见。于老师顺势指出,我们应该欣赏的是老师尊重学生主管意愿和客观需要的精神,老师也可以就这个问题与学校主动沟通,在沟通没有结果之前必须严格遵守学校规定。那一刻,想到我写过的一篇文章《引导学生,不迎合学生》,顿感找到了知音。有学生在汇报中提及两会代表发声“为教师减负,让老师专心回归课堂”,于老师在点评中引导:我们是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不能只是简单表态、人云亦云,而是要更多的做一些实证的调查研究,用我们的研究结果参与到这场讨论中,才更有意义……


于川老师在课上边听、边记,及时点拨,展示了厚实的理论功底、犀利的洞察能力,表现的专业而敬业,因“乐业”而传递出的真挚情感感染着课堂上的每个人,整个课堂充满了欢乐的情绪。上课,于川是认真的,不仅教书而且育人!

为了学生能回顾复习,贴心的她还提前对整节课进行了直播,并把回放上传至“学习通”平台供同学们使用。两份作业留的也是毫不含糊,除了今天做展示的同学外,其他同学“二选一”按时完成。这家伙,一个也别想偷懒!

听课结束,给小于老师留言,如果每个老师都像你一样,我师大肯定双一流!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