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学院:紧握驻村“接力棒”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池州学院:紧握驻村“接力棒”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2022-03-16 10:58

来源:青阳县融媒体中心 赵召明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农家,一盏盏路灯照亮乡村,一片片茶桑连绵起伏。说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安徽省青阳县酉华镇宋冲村的村民们赞不绝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谁曾想到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蜕变成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丽家园!

宋冲村位于青阳县东南部,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泾、青、南”县委旧址,是有名的红色革命老区。2021年6月,池州学院驻宋冲工作队从上一任工作队手中接过“接力棒”,与该村“两委”班子融在一起,在干事中察民情、听民意、汇民智,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领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跑出“加速度”。

选好“领头雁”,建强村党组织。基层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只有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素养和能力,才能有效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各项举措在基层落地生根。2021年宋冲村“两委”换届,驻村工作队主动投身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积极当好宣传员、指导员、监督员,为巩固基层队伍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发挥生力军作用。2021年10月下旬,该村党总支顺利完成换届选举。11月30日,作为全市唯一的“一票”选举制度试点村,宋冲村圆满完成了新一届村委会选举工作,选出了群众拥护、党委满意、村级发展需要的“领头雁”,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一票”选举制度的推广积累了宝贵的“宋冲经验”。

聚焦产业兴旺,推进村强民富。680亩白茶基地+800余平方米茶叶加工车间,310亩蚕桑种植园+3300平方米养蚕大棚,建成红河谷漂流游客中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驻村工作队和该村“两委”深挖资源禀赋,依托池州市万众香茶叶有限公司发展680亩白茶基地,青阳县三方丝绸有限公司植桑310亩养蚕,利用项目资金建成茶叶加工车间800平方米,养蚕大棚3300平方米,借助龙头企业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同时该村充分发挥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职能,开辟红色旅游线路,新增旅游配套设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目前该村“两叶一红”特色产业发展已颇具规模。2021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4.9万元。“2022年,我们还将继续实施红河谷漂流项目、宾山革命纪念馆扩建工程,同时大力发展林下套种九华黄精项目,在原有‘两叶一红’产业基础上再加‘一黄’,通过发展多种产业,完善村集体经济结构,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提到今年村里的发展,驻村工作队队长汪根生信心满满,“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依托茶叶、九华黄精等产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力规划,再‘刨’出一条致富路。”

构建多层次管理,提升治理水平。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会、村民组理事会……乡村振兴需要群众的支持,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极为重要。宋冲村的组织机构除了常设的组织,还有临时组织,有集体也有个人,分别负责不同情况下的乡村治理工作。今年即将开建的猫形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点和平元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点,有招标部分的工程,也有自建部分的工程,村民组就建立了美丽乡村建设点项目理事会,负责所有事项,待建成验收后自行解散。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管理与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乡村建设发展。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以来发挥宋冲红色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引导群众移风易俗,鼓励群众参与乡村建设,通过改善人居环境,使宋冲村整体精神文明程度大幅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乡村善治水平明显提升。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从2018年贫困村高标准出列到2021年驻村工作队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宋冲村前进的每一步都凝聚了一批批驻村工作队的心血和汗水。展望未来的路,池州学院驻村工作队将紧握“接力棒”,立足新起点,把握新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出一条具有革命老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责任编辑: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