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校园在线 > 教师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李零:《论语》《老子》《孙子》《周易》中,包含哪些中国智慧?

2022-03-13 12:21 来源: 三联中读 许焕    阅读 5.0千+
0
分享

《论语》《老子》《孙子》《周易》中,包含哪些中国智慧?


孔子是教科书里的 “常驻嘉宾” 自孩提时代起 我们就熟知孔子的教诲
见贤思齐、温故知新、三思后行……做人做事的道理,齐家治国的智慧在《论语》集于一身。与孔子处于同一时期的先秦诸子,亦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孔子画像

他们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堪称中华浩瀚历史上的高光时刻。思想和文化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群星闪烁。诸子的思想历经万浪淘沙,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国人。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经典乃“不刊之鸿教”,诸子的作品便是具有永恒价值的经典之作。 后世对这些经典不断剖析注解,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研读脉络,也为百家思想赋予了所谓权威性的价值。读孔得仁,读孟得义,读老得智,易经占卜,孙子论商。
为什么是《论语》、《老子》、《孙子》、《周易》这四部? 它们是传入世界译本最多,也是现代人眼中最能代表中国古典智慧的四部书。
《论语》是儒家的代表,《老子》是道家的代表,讲人文,这两本书最有代表性 《孙子》讲行为哲学,《周易》经传讲自然哲学,讲技术,这两本最有代表性


01重解经典,先去魅再读书 读《论语》,李零说:去圣乃得真孔子。孔子被后世奉为“孔圣人”,但是孔子只承认自己是个学而知之者。本书将孔子从圣人的光环中剥离出来,让我们看到凡人孔子,也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一面。
李零讲究纵横读《论语》。纵读,就是以孔子生平为纲,按年代排列成章。横读,是以思想概念为纲目,分主题细读。


“圣人”的人设,让人们忽略了孔子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明哲保身的智慧。有一次孔子让学生们谈理想,只有曾皙的回答得到孔子的赞赏: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从这些诗情画意的描写中,我们也能看到孔子不执着于仕途,期盼天下安乐的理想。解读经典,站在意识形态之外才能清醒以视。



读《老子》,李零说:人往低处走。老子更像一位隐士。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子》正好相反,它强调的是“为天下谷”、“天下溪”,甘居下游,不争上游。
李零解读《老子》讲究去神秘化,他在每一章都先给出大义,然后进行详细的讨论,语言朴拙,思想老辣。 读《孙子兵法》,李零说:兵不厌诈的意思是挑战规则。唯一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孙子》不是生意经,不是指导商战、管理员工的秘籍,它有哲学味儿。李零在书中讲义理,讲思想,由博返约。

他钟爱《孙子》,将孙子的斗争生存哲学由厚读薄,一篇一万字,整本书一口气读下来,畅快淋漓。
读《周易》,李零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面对这本最深奥也最神秘的经典,李零旁征博引,遍校诸本——
将周易的64卦解释得通俗易懂。兼顾学术的严谨性和学术的可读性,把抽象的玄学讲得生动有趣。 02严谨考据,尊重原书词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都知道这是《道德经》的第一句话,可是这句连孩童都能背诵的名句,其实是错的。 在《人往低处走》一书中,李零给了解释。正确的版本应该是“道可道也,非道也;名可名也,非名也。” 此版本是来自于郭店楚简的考古发现,是汉代以前的《道德经》版本。而我们所熟知的“道可道,非常道”是在汉代改过的版本,因为汉文帝叫刘恒,为了避讳,汉朝人便将“恒”改为了“常”。 李零对《老子》的文本演变很重视 ,文本对勘,选取年代较早的典型文本,汰除年代太晚的次生文本。严谨考据,尊重原书词章。 李零在北大执教之前,曾从事过近十年考古研究,他是古文字、古文献和考古三个领域的大家。他用自己对考古、文学的积累,对经典进行深度解说,读者能够了解更多背景和细节知识。
他在《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参考书目中,细数了从汉魏唐宋旧注,到清人著述、近人著述、出土文本研究、易学史及其他共5部分的40部参考书目。 而为了研究《论语》,李零沿着孔子走过的路,跑过24个县市,行程6000公里,为成书提供了很多新线索、新思路,特别是空间感和时间感。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他都做到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把研究写在大地上”。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