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校园在线 > 教育知识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英雄篇】“两弹一星”元勋中的安徽籍科学家

2020-12-28 09:38 来源: 合肥师范学院官微 张德尧 鲁信悦    阅读 5.0千+
1
分享

人物


邓稼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他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 8年零6个月 、美国用7年零3个月、苏联用6年零3个月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在一次实验中,邓稼先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1982年,邓稼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他的祖国中国的强盛,为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是最具有农民朴实气质的科学家。邓稼先敏锐的眼光使中国的核武器发展继续快步推进了十年,终于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平。


核工业部为表彰邓稼先20多年来为发展中国核武器做出的重大贡献,为使他那不计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和艰苦奋斗、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号召广大科技人员向他学习。



人物


黄纬禄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黄纬禄,安徽芜湖市人。中国著名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有“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之称。194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硕士学位,196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黄纬禄成功的领导中国第一发固体潜地战略导弹的研制,他提出“一弹两用”设想,将潜地导弹搬上岸,研制成功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为中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出中国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填补了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2011年11月23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杨西玲评:缅怀黄老总的目的,就是要深入学习他始终坚持胸怀祖国,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品质,注重民主、大力协同的工作作风,严己宽人、诲人不倦的人格魅力,忠诚事业、默默奉献的崇高境界。

中国政府网评:其忠诚报国、献身航天的坚定信念,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集思广益的优良作风,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成为社会各界学习的重要内容。



人物


任新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任新民,出生于安徽宁国市。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任新民是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获得者。在液体发动机和型号总体技术上贡献卓著。曾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外国卫星等六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研制和发射工作。是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




任新民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领导组织了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试验;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弹道式导弹的飞行实验,任首区总指挥;组织研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组织氢氧发动机、“长征3号”运载火箭和整个通信卫星工程的研制试验;领导组织了用“长征3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担任“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总工程师等。曾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获中国载人航天工作突出贡献者功勋奖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

2017年2月12日下午3时,任新民离开人世,享年102岁。


1990年,被批准为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2年,被评为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1994年,获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6年,获得“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雷凡培评:任新民坚韧不屈的开拓精神以及对科学技术的执著追求,推动了中国导弹技术和航天技术的艰难起步和创新发展。任新民面对挫折不气馁,面对苦难不退缩,以坚韧不屈的开拓精神、实事求是的钻研精神,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激励着一代代航天人秉承传统、不懈攀登,不断开创航天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任新民崇高的道德风尚、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大师风范,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思想基础。任新民尊重科学规律、超前战略谋划和宽阔视野,指明了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奋斗方向和战略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龙乐豪评:任老对工作严谨的精神、对同事和下属平易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我,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