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西南大学图书馆第39期读书会活动侧记
第39期“觉醒”读书会在中心图书馆九楼如约开展。本次读书会的三位分享嘉宾分别是来自文学院的向柯华同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盛欣梅同学和新闻传媒学院的张雨晨同学。提到“觉醒”,你可能会想到热播剧《觉醒年代》,一腔热血、满腔孤愤、点燃星火、觉醒世人,或是一场不期而遇的顿悟,或是独立意识与个性的萌生,或是对符号意义的重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三位分享嘉宾,共赴一场觉醒之旅。
“觉醒”读书会
1《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
——“我活在世上,无非想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提到王小波,人们往往会想到他特立独行的一生。有人憎他放纵堕落自我标榜,也有人赞他鞭辟入里一针见血的批判,爱他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灵魂。《我的精神家园》是王小波的一部杂文集,记录了他对当时文化、艺术和社会的见闻与思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
向柯华同学介绍,王小波“对自由和理性的信念”在这本书中贯穿始终,他从身边小事入手,用最平常的话语提出尖锐的怀疑和质问。而这本书的读者,就在这些文字组成的王小波的精神家园中穿行着,感受着他的自由、宽容和理性。
我的精神家园
最后,向柯华同学以一句“人人有权争胜负,无人有权论是非”作为结尾:当你在想为受害者伸张正义,请先想一想这句话,你有没有了解事情的全貌?你是否知道真相?你是否有立场和能力去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少女小渔》 严歌苓
——“她希望任何东西经过她手能变得好些。”
少女小渔
《少女小渔》是旅美作家严歌苓的中短篇小说集,作品主要反映了女性的成长和自我救赎的思考。!
盛欣梅同学认为,该书作者严歌苓一直生长在特殊的环境里,正是那些不平凡的经历让她关注着身处时代洪流中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严歌苓以细腻泼辣的笔触刻画着一个个女性的命运,展现着女性的尊严、成长与觉醒。主人公小渔的成长历程不仅表现了女性在移民状态下努力寻找自身价值的挣扎,也展现着那个虽然混乱不堪,但所有人都在拼尽自己的全力,向着自己所渴望的社会前进的时代。
盛欣梅同学说,《少女小渔》向我们展示了太多的冲突,光鲜亮丽的表象与泥泞难行的真实,人性的善与恶交织,恋人的爱与自私,索求与给予。而在这混沌的社会浪潮中,小渔那颗宽容善良的心灵始终纯洁如一,这个曾经在国外无依无靠的女孩终究找到了自己的力量,干净纯洁的心灵美在这部作品中达到了永恒。因此,女性需要真正的觉醒,需要确认自己拥有被爱的价值。
3《玫瑰的名字》翁贝托 ·埃科
——“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
翁贝托·埃科是意大利享誉世界的哲学家、符号学家、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小说家,是“密码型推理小说”的鼻祖。《玫瑰的名字》以手稿形式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欧洲中世纪修道院的悬疑故事。
张雨晨同学认为,当读者开始阅读这本书的那刻起就已经置身于作者搭建的“修道院迷宫”之中了,中世纪欧洲历史、宗教与政治、信仰与欲望,仿佛是作者在傲慢地向读者展示学识。书名玫瑰却全然不见玫瑰,作者的意图埋藏在迷宫深处,让人如堕雾中,却心甘情愿地被困在其中。
“在推理小说的壳子下面,是作者对符号与真实的思考。正如作者所说,只要有‘玫瑰’这个名称,玫瑰便是存在的,即使没人见过玫瑰,甚至玫瑰从不曾存在过。”张雨晨同学说,“符号表述真相,符号也建构了真相”。
觉醒可以很微小,也可以很宏大,或许是自身突如其来的禅机,或许是来自另一个灵魂的馈赠。当晚9点,第39期西图读书会正式结束,同学们围绕“觉醒”的主题进行了一场愉快的阅读、分享和思考。期待下一期西图读书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