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僧书缘——西南大学图书馆藏专题珍本文献展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频道

雨僧书缘——西南大学图书馆藏专题珍本文献展

2021-12-15 16:34

来源:西南大学图书馆 西南大学图书馆 崇德书斋网络文化工作坊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雨僧书缘

       

吴宓(1894—1978),原名玉衡、陀曼,字雨僧(又作雨生),陕西省泾阳县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和教育家。先生学贯中西,文博古今,被誉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是现代学术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学衡派”的灵魂人物。

《雨僧书缘——西南大学图书馆藏专题珍本文献展》第1期推出后,收到了许多师生的鼓励和好评。经过甄选和筹备,第2期珍本文献展如约而至。在第2期推文中,我们将推送6种珍品文献,包括吴宓先生撰写的诗文、译著,也有他主编、校对的著作。从这些故纸中不难看到这位国学大师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引介西方古典文明等所做的种种努力。

《吴宓诗集》

       

《吴宓诗集》十三卷,李汉声跋,陈寅恪等诗评,1935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诗集收录了吴宓先生于1908-1934年期间所作诗歌。

         

1959年7月,吴宓先生将《吴宓诗集》中多处错字校改之后,捐赠于西南师范学院图书馆。

《学衡》

       

《学衡》杂志,吴宓、胡先骕、梅光迪等人创办、主编,1922年开始出版。该刊以研究学术,整理国故为宗旨,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该刊初为月刊,第61期起改为双月刊。1933年出至第79期停刊。

         

1956年8月10日,吴宓先生把装订好的全套《学衡》13册交给西南师范学院图书馆收存。

《清华周刊》

       

《清华周刊》创刊于1914年3月,1937年5月因抗战而停刊,1947年复刊出至17期停刊。该刊由清华学生主办,是最早的北京高校校报之一。1925年,吴宓先生受聘担任清华大学研究院主任,他随即聘请了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这四位顶尖学者为研究院导师。1930年,吴宓先生游历西欧,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开设外文系。该系迅速发展,很快成为当时国内一流系科。

         

吴宓先生在《清华周刊》共发表文章四十三篇,其中包括:1930年第三十四卷第四期和第八期上分别发表《欧游杂诗》,1933年第三十八卷第十二期上发表《壬申岁暮述怀四首》等。

《旅行杂志》

                 

《旅行杂志》是当时著名的旅行文化刊物,撰稿人均为享誉文坛的新闻界、文学界乃至政界的重要人物,文章内容则多以旅游散文、随笔为主。吴宓先生在《旅行杂志》上共发表诗文5篇,图为1943年第17卷第8期发表的《壬午中秋有怀海伦》《闻海伦今春由香港脱险行七日 夜始达广州》。

《白璧德与人文主义》

       

《白璧德与人文主义》,徐震堮、吴宓等译,梁实秋序,1929年新月书店出版。其中《白璧德之人文主义》《论民治与领袖》《论欧亚两洲文化》三篇为吴宓先生所译。该书首页钤有“来清虚轩藏书”。

       

欧文·白璧德(Irving Babbitt,1865—1933年),美国学者,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运动领袖,毕业于哈佛大学,并从1894年起在该校执教。吴宓先生赴美后曾师从白璧德,研习比较文学、西方文学与哲学等课程,并取得硕士学位。

《柏拉图五大对话集》

               

《柏拉图五大对话集》,柏拉图著,郭斌和、景昌极译,吴宓校。1934年上海国立编译馆出版。该书所辑的部分译文曾在《学衡》杂志上陆续刊登。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