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校园在线 > 教师频道 > 教师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科史• 跟随陶红教授探寻广西民族大学老挝语专业的“从无至有

2022-03-25 15:31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姚玉文    阅读 4.7千+
0
分享

时光流逝,岁月如歌。从无至有,从建立之初的三个院系发展为如今拥有24个学院,84个专业的广西民族大学,这是民大人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光阴。70年里,从服务边疆少数民族促发展,建设国家一流民族学专业到开拓东南亚小语种教育,广西民族大学在积极走向世界。

作为最早设立的三个东南亚语言专业之一的老挝语专业已经有了57年历史。

上世纪60年代老挝语人才稀缺,为支援老挝的民族解放斗争,1965年老挝语专业在广西民族学院开设。同年毕业的中文系留校生陶红被选为老挝语专业老师之一。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陶红教授探寻广西民族大学老挝语专业的从无至有。

创办初期的从零开始

师资缺,资料无,这是当初老挝语专业开拓者们面临的困难。由于之前与老挝接触较少,国内能找到的老挝教师少之又少。一位老挝归侨,一位泰国归侨,中文系李起朝老师,刚毕业的陶红就是老挝语专业成立之初所有的教师。

老挝归侨是从广州找来的小学老师,泰国归侨会的泰语与老挝语相似,这是当时学校竭尽所能找到的师资了。而从壮语专业毕业的李起朝老师和陶红就是两位老师的首批学生。“为什么选择你们两位来参与开设老挝语专业呢?”“老挝语和壮语属于同一语族,会壮语的我们学起来会更容易。”

在此之前他们对老挝语没有任何了解,零基础的他们跟着两位“半道出家”的老师一点点地学习老挝语。当时国内的老挝语教学刚刚起步,仅有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61年开授了老挝语专业。“我们当时连教材也没有,只能用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教材。”陶红教授回忆起当初面临的困境。虽然有了教材,可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老挝语教学也处于刚起步阶段,他们更多的还是靠自己摸索。

“当时的资料少,只能靠听电台学。”陶红教授聊起当时学习的情景,每天晚上8点他们准时守候在收音机前收听老挝的巴特寮电台,“刚开始一头雾水,什么也听不懂。”听不懂,他们就拿录音机录下来之后一遍一遍地听。

“自己学会了就马上把学到的东西教给学生了。”“教学生?当时就已经招生了吗?”“是啊,老挝语的首批招生是1965年。”刚建立就招生,陶红和归侨老师是师生的同时还是同事。当时老挝语专业的四位老师不仅面临着提升自己老挝语能力的压力,还承受教学的压力。在那时,两位教师教一个班,他们四人“撑”起了专业的天。

经过两年的学习,老挝语专业的教学逐渐进入正轨。但终究是“半道出家”,为了全方面提升能力,他们抓住当时所能得到的一切资源学习老挝语。1967年,我国应老挝人民党的要求为其干部子弟在南宁建设一所学校——六七学校。学校里的师生都是老挝人,老挝语专业的师生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一有空便前往六七学校与他们进行交流。

陶红认为,没有什么学习方法能比得上与语言对象国的人和事物直接接触。除了和老挝人直接交流外,当时老挝语专业的老师们也格外重视来自老挝本土的书本、资料。“当时得到一本老挝语的书本都当宝贝一样对待。”陶红教授回忆道,“得到书以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用打字机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来,用笔一字一句地抄下来。”

听录音、练口语、抄书本……广西民族大学老挝语专业的教学在师生们奋发精神的驱动下稳步前进。专业于1972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生源逐渐增多,老师队伍也在逐渐扩大。

在时代的潮流中睿变

师资好了,生源多了,但却还没有一本让陶红满意的教材。当时广西民族大学老挝语专业所用的教材都是北京外国语学院所编,陶红一直想拥有更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

1975年,老挝解放,国内有了更多与老挝接触的机会,这也为陶红他们编选教材提供了便利。老挝的小学课本、报纸、书刊等成为他们选编教材的选择。“老挝本土的文章更纯正、地道,使用原汁原味的老挝语文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原生老挝语。”陶红教授解释道。目前老挝语专业使用的《老挝语精读》、《老挝语会话》、《老挝语泛读》和《老挝概况》都是采用老挝本土原版教材。

1991年陶红在国家教委(今国家教育部)和学校的支持下到老挝万象师范大学老挝语言文学系进修。在一次翻译工作现场,她纯正且流利的老挝语发音引起了在场的国家经贸部(今国家商务部)的工作人员的注意。“老师,你的万象音很标准啊。”“我们学校老挝语专业学的都是万象音,我的学生们发音都很标准。”陶红趁此机会推荐学生。“我们正需要会万象音的老挝语人才。”国家经贸部的工作人员就此请陶红推荐学生到单位实习。

此后,广西民族大学老挝语专业部分学生毕业后去到国家经贸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单位工作。纯正的万象发音为我校老挝语专业的学生获得了好的工作机会,而这一切都源于1971年陶红和李起朝老师前往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期间,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参观时听到播音员使用万象音。当听到地道的万象音从播音室传出来时,陶红和那位老师当下便决定,“我们也要学万象音。”1972年结束进修的他们回到学校后便向老挝语教研室提出了将老挝语发音转为万象音。“为什么要转变发音方向呢?”“万象音和我们当时所学的发音类似于汉语的普通话和地方方言的关系,既然要学便学标准的。”陶红教授解释道。

为了更好地转变发音,老挝语专业不仅特地聘请了发万象音的老挝外教,还开办了听力课,要求师生们坚持听老挝本土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老挝语台。

精读课、泛读课、报刊课、听力课、翻译课、口语课……老挝语专业的课程设立逐渐完善。但广西民族大学老挝语专业致力于提升老挝语的教学水平的步伐从未停止,它一直在努力探索着更好的教学模式。

1996年,广西民族大学1994级老挝语本科班6名学生到老挝国立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这是我国老挝语专业本科生第一次成批次地赴老挝留学,是专业“3+1”培养模式的首次尝试。结果表明,“3+1”培养模式是可行的和成功的。此后,学校每一届老挝语专业本科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时都安排到老挝国立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了锻炼并有很大的提高。

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也大大地保证了毕业生的质量。由于广西民族学院老挝语专业毕业生业务水平高、适应能力强,广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2001年1月,教育部批准广西民族学院越南语、泰语、老挝语和柬埔寨语为中国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3+1”模式的实施标志着广西民族老挝语专业教学开始走向开放,但开放不仅仅停留于此。

2010年,广西民族大学与老挝国立大学合办孔子学院。时年68岁的陶红教授被派往万象筹办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学院首次招生突破了800人。从2010年至今,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加强了我校和国外院校的交流合作,为老挝汉语人才培养和中老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进入新世纪以来,老挝语专业的硬件、软件设施不断完备。师资充足,年轻且学历高的教师的加入为教学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资料完备,专业订有老挝主要报刊资料,学生能够及时且直接了解语言对象国的时事、文化;设备齐全,现代化的语言实验室为师生们的学习提供便利……

从1965年到2022年,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学校、学院、专业都在变,一切的一切,都如同滚滚不息的车流,不断奔向新的目的地,去拥抱太阳升起的每一天。广西民族大学老挝语专业建立57年来,始终以为国家培养老挝语人才为目标,早已从当初一切需要从零开始发展为如今设有亚非语言文学硕士点、博士点的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