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校园在线 > 学子频道 > 学子观点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我们何必一样 ——读《红楼梦》有感

2022-03-28 15:43 来源: 南师学工 南师学工    阅读 5.0千+
0
分享

细数红楼粉黛,有黛玉弱柳扶风,姣花照水之姿,有宝钗雍容端庄,莹润娴雅之态,湘云与芍药并艳,妙玉共雪梅争洁,更不必说,元,迎,探,惜四春,各是大观园里一抹亮丽的颜色。在曹公的指引下,读者仿若掉入乱花丛中,被群芳迷了眼睛。可若读者手握全卷细细品读一番,就发现:纵使脂钗无数,也没有两朵相同的花,两束同样的影子。

其实就因为这不同,才有红楼的繁花似锦,但300年后的今天,无形间就对女子定了一套标准,筷子腿,大眼睛,锥子脸,A4腰,体重不过百,白又瘦,少女感,这甚至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闹剧,锁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脐,漫画腰挑战。

在统一审美标准的统治下,人们的审美观逐渐趋向畸形,瘦成了人们的一致追求,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又近乎病态:早已被时代淘汰的束腰又重现江湖,暴饮暴食后强行催吐。人们为了所谓的美一味透支自己的健康,最后又只能硬着头皮为不可挽回的后果买单。

其实,美从来不是一条标准线。曹公笔下的宝钗“脸若银盆”,足见丰满,显然不符合现代人瘦的标准,可谁不喜欢她扑蝶时的生机灵动,对谈时的端庄聪慧;探春在大观园被抄检时,怒打王善保家,与现代“白瘦幼”的柔弱沾不上边,连王熙凤也不免畏惧三分,可谁不喜欢她反抗时的飒气,治家时的伶俐。

茹贝尔曾言:美丽只能触碰人们的感官,而美能触及人们的灵魂。《红楼梦》之所以能够成为《红楼梦》,一部经久不衰的旷世杰作,凭借的是不仅仅的书中某单个女儿对读者的冲击,而是不同的美丽对读者的视觉震撼,纷繁的交织着的美对读者心灵的碰撞而擦出的奇妙的火花。

倘若书中女儿们都符合上述现代的审美标准,那么大观园必将黯然失色,群芳的灵魂们在封建时代的压榨下不得解脱,《红楼梦》只得作那时的饭后闲谈,然后逐渐消失于历史的洪流中,存不下只字半语。

美本就应该是缤纷的,截然不同的。其实,美是一种本原现象,它本身固然从来不出现,但它反映在创造精神的无数不同的表现中,都是可以目睹的,它和自然一样丰富多彩。世界从来不会因为完全相同而变得和谐,所以我们无需站在统一的审美线上既然这样,倒不如将变新存异作为前进的步伐。

也许我们没有符合大众审美,但依然可以自信地向外界展露自己,大声地向这个世界宣告自己独有的美丽。这种美丽会逐渐融合成一个自我,但当我们放下自我取悦他人迎合外界的时候,得到的往往不是珍惜与尊重,而是别人的鄙弃与轻视。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愿我们都能坚守自我,共同上演一场没有悲剧的红楼梦。

供稿人: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沈韵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