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校园在线 > 校园频道 > 校园分享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灿烂千阳》——布满灰尘的一切和女性的勇敢、荣誉与宽容

2022-03-28 15:34 来源: 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林茜    阅读 5.1千+
0
分享

读完这本书,它在我眼里已然具象。是一双肤色黯哑、粗糙皲裂的手,穿越时空,历经漫天黄沙,远道而来捧住每位读者的心。它咽下劳苦与辛酸,它破败而丑陋。它这一路是书中改自真实事件的人生痛楚,是千千万万阿富汗人民尤其是女性在战乱与贫困的年代里,对一些不可饶恕的社会现象的泣血控诉。但,这双手是那样有力量,有它该有的温度。它无声地将见闻经历浸润每颗心,让读者受之震撼、潸然泪下。书中每个人物的形象真实到能够几近完美地对阿富汗的苦难史进行阐释,故事的一字一句都是无辜受难者悲伤而又优美的告白。


小说作者卡勒德·胡塞尼以女性视角,分两个女主人公的故事线穿插叙述,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家国政局动荡背景下苦苦挣扎的女性以及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和所有的失落。这让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在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不由得屡屡为之动容。


小“哈拉米”(私生女)玛丽雅姆的生活似乎注定是悲惨的。这个被唾弃的符号,不是她年幼时能够理解的。她也不明白,可耻的不过是将“哈拉米”带来这个世界的人。再苦难的孩子也曾有过单纯,有过天真的幻想。私自跑去寻找定期看望她们母女的父亲,却只让玛丽雅姆看清他的嘴脸,也一手促成了绝望的母亲自杀身亡。祸不单行,父亲继而让她嫁给喀布尔中年鞋匠拉希德,从此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家庭暴力阴影下。她开始认命。虽然她是那样的坚强隐忍,却也是愚昧无知的。多年来无理的打骂,她都认为这是命,是一个哈拉米甚至一个女人的命。她没有反抗,她信奉安拉,她默默忍受,直到莱拉的出现。十八年后,战乱仍未平息,少女莱拉失去了父母与恋人,已有身孕的她亦被迫嫁给拉希德。这两名阿富汗妇女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让我忍不住泪目的是玛丽雅姆的爱,尤其是对莱拉的女儿阿兹莎那种纯粹的母性之爱。从某种程度上,那像是给彼此依靠:


“玛丽雅姆从未碰到如此需要她的人。从未有人如此天真地、如此毫无保留地对她表达爱意。“玛丽雅姆的前半生只留下一个教训:爱是使人遍体鳞伤的错误。而它的帮凶——希望,则是令人悔恨莫及的幻想。她这一生所遇非人,早已绝望,谁料却在这个小小的生灵身上找到了人世间的真情。当得知阿兹莎也是“哈拉米”之后,她再心如死灰也不希望自己所受之苦沾染她捧在手心的这纯洁的小生命。玛丽雅姆更拼尽全力来爱护莱拉母女,甚至为她们从容地走向死亡。她勇敢地证明了哈拉米的生命并不是注定卑微,也值得拥有爱,和希望。


胡塞尼的故事朴实无华却因为其叙述中透出的爱与恨交织、绝望与希望纠缠乃至堕落与升华而极其吸引人。最终又以一个生命的瞬间爆发与终结震撼人心,以那个不可宽恕的时代里许多温情的细节来弥补人心的裂缝,其闪耀的光辉足以诞生成一个民族不灭的希望,永远如一千个太阳那般灿烂。


反观当下,我们眼前风和日丽,可世界的其他角落也许战火纷飞。战乱与和平,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公。我们唯有祈祷灾难远离这些早已伤痕累累的土地。祈祷希望在此生根发芽。我们并不过度吹捧女性力量,但坚信总会有像玛丽雅姆和莱拉一样坚韧的人用爱支撑起自己的家。人们数不清她们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们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我梦想有一天可以打开鸟笼/我可以探出头去,欣喜地唱一段诗/我并非脆弱如微风中颤抖之柳树/我是个阿富汗女人,而我一定得哭泣。”——(阿富汗)娜迪娅·安朱曼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