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春风在河大撞个满怀
一年四时之中,有人独爱春。人们常以温柔的诗句抒发对经历了漫长严寒之后所缓缓到来的春天的喜爱,如韦庄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陆凯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伴随着冬季的结束,新学期的到来,河北大学的春天也如约而至。
春天这个词语,
与朝气蓬勃的少年们
似乎格外有缘分,
因为他们这被称之为
人生之最美妙的时期叫做青春。
青春,有青年的春天一意。学校便是这群正值人生之春的青年们蓄力、准备时刻施展宏图之志的关键之地。便如英国诗人纪伯伦所说“春天的花朵是天使们在早餐桌上所谈论的冬天的梦想。”于是,太阳升起在河大之时,便有已经奔赴于追梦之路的学子在校园的某个角落静静洒下了一粒种子,等着它日后生根发芽。
校园里凋零枯萎的枝丫,在经历了一个春天的沉寂,似乎在无人注意的枝头隐隐冒出了新绿。或许,它也感受到了春风拂过校园时不同于冬日那份凛冽的温柔。于是暖阳也跟着冒出了头,将冬日所存留的最后一丝霜花带走了。那些曾经被冬日肃杀所掩埋的事物又恢复了原本的面貌——砖红的屋舍、沥青的石路、翠绿的草丛,这些无一不在彰显着独属于春天的活力。
微凉的晚风吹拂过刚结束晚课的河大学子们,经过时还带着初春独有的寒凉。远方一轮皎月早已高高挂起,一天的学习让每个人的身上都披满了疲惫。偶然间想到了陶渊明的“晨兴理荒岁,带月荷锄归”,是否也是带有同样的心境。为了自己所期盼的未来,而不知疲惫的努力,纵使时间流逝的飞快也不觉辛苦。抬头望月,会有一种跨越时空长河与诗人产生共鸣。
我们身处春天,一个充满希望和无限可能的季节,未来通往何处,可能学子们带着迷茫,但也正因为这是春天,才有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勇气。
回校的时候,也曾踏上冬季的最后一片枯叶,清脆的咔嚓声,伴随着行李箱不断向前的摩擦声,我们向前走,走进学校的大门,我们也不曾回头,不曾去告别那个已然结束的冬天。我们大步向前,迈向属于我们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