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 书香石大 第三期
是狂人,也是常人
--《狂人日记》读后感
引言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今有狂者一人,踽踽独行,于“常人”眼中觉出“吃人”的戾气。殊不知,唯狂人才是常人。
“狂人”故事
“狂人”曾是唯一的“常人”。
“狂人”出生于封建士大夫家庭,由于受到腐朽封建制度的压迫,他对世间的一切都表现出了极度的不信任,他认为身边的人都是吃人者,甚至觉得自己的妹妹就是被大哥吃了;他翻开那满是“仁义道德”的历史,却发现满本都是“吃人”……字里行间之中,体现了他对社会无尽的绝望。
虽有无尽绝望,但他还是相信“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虽然他看世间的一切均有吃人凶相,甚至怀疑自己也曾无意中吃过他人的几片肉,但他还是存有一丝希望。他默默问道:“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当他发出“救救孩子……”的哀求,我明白,他希望抓住最后一丝光亮,把社会变成理想中的模样。
可惜的是,黑暗吞噬微光,也吞噬了他的希望。书中言他“然已早愈,赴某地侯补矣。”他的“疯病”终究还是痊愈了,一个看清社会真相的人就这样模糊了自己的初心。在他曾经最厌恶的吃人的世界做了一个吃人的人。
所有人都觉得他从狂人变成了常人。
但我们清楚,他是从一个真正清醒的常人,变成了追名逐利的吃人者。
关于鲁迅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讲到:“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鲁迅认为改变当时社会的希望是“必无”的,但他不是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在五四这样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他相信思想觉醒的知识分子还有改变现实的希望。所以《狂人日记》便被他寄予了厚望。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字史中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孙郁形容其为“逆天的文本、幻觉式的自白、反逻辑的叙述”,鲁迅以“狂人”的口吻作日记,揭露了周遭社会“人吃人”的残忍现实。也正因为主人公的特殊性,导致所有的思考和表达都如决堤之水滚滚而来。
鲁迅与《狂人日记》无疑是相互成就的,前者塑造了后者,后者成为了前者锋利的战斗武器,对那个黑暗的社会发起了有力的攻击。
狂人不狂
与其说狂人因精神错乱而患了“被迫害妄想症”,不如说他有一双看透世人内心的眼睛。因此我说“狂人不狂”,他不仅不狂,反而是这世上唯一的清醒者。是他揭露了“吃人”的现实,且揭露手法值得细细探寻。
依我所见,文章阐述“吃人”之脉络,大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对于周遭“吃人”环境的细致描写。
谈狂人日记中的环境描写,不得不提“月光”。正文第一句便是“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直接引入狂人自叙。而第二篇日记开头又写“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对于“月光”,网上有解读称拉丁文中的“月亮”可对应英文中“疯子”一词,虽有过度解读之嫌,却不妨稍作参考。但月光之明暗对应狂人之心情,此说法应毫无疑议。“全没月光”写出阴森恐怖的夜晚,我们明白总有些事情即将发生,而“狂人”也“知道不妙”,这才有了对赵贵翁、小孩子等的“吃人”揣测。而后日记中描写“黑漆漆的,不知是月是夜。”又直接紧跟上了对赵贵家狗的刻画“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吃人凶相尽显,与环境描写紧密联结,令人感叹。
第二层,是对于“人吃人”现状的刻画。
勒庞曾在《乌合之众》中谈到:“异质性被同质性所看没,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狂人“无意识的品质”洞察了“人吃人”的现实,狂人怀疑一切,批判一切,在他眼里,亲情,友情好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透露着吃人愿望的眼睛。从大哥到赵贵翁,从陈老五到医生……所有的这些人在狂人眼中均有“吃人”的想法。
“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当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吃人者的时候,所有人也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的腹中餐。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第三层,是对于腐朽的封建制度“吃人”的暗示。
文中提到“他们——也有给知县打过枷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的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追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他们”即吃人者。由此可以看出,吃人者也在受到各种势力的压迫,而这“各种势力”归根到底便是“封建制度”。最引人深思的是,吃人者们面对封建制度时的害怕,竟比不上面对狂人时的恐惧。究其原因,则是大批“吃人者”已经习惯了封建制度的剥削和压迫,进而变得麻木而难以察觉。
麻木之形成非一朝一夕。从历史上翻看,虽满篇写着“仁义道德”,但这些在狂人眼中却变成了一个个“吃人”大字。在狂人看来,从古至今的“吃人”制度,便是一切的缘由。
吃人者,终会被人吃掉。
穿透历史的迷雾,回到当下这个奔腾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兴起,短视频也正像一个个吃人的巨兽,驯化着我们的思想,吞噬着我们的心灵。正如南方周末指出的“信息被肢解,知识成为碎片,人就成了投喂的目标,不用动脑,你只要负责傻傻发笑就好了。”当封建制度覆灭,“娱乐至死”的新的吃人机制崛起,我们应鉴古知今,避免因过度娱乐变得麻木,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摆脱短视频的禁锢,找寻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