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春三月,盛德在木——《我们共同的未来》
近日,我阅读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刚看到这个题目时,我以为这本书是在讲人类社会和谐相处的温情故事,但当我打开它细细品味的那一刻起,我便意识到这本书绝不仅仅像我以为的那样简单。
《我们共同的未来》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以“持续发展”为其本纲领,攥写的一份关于人类未来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得到了大量论证资料、书面证据的支持,表明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明确指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必须团结起来,共同承担环境保护的历史责任。
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人类经历了农业发展时代和工业发展时代。机器的发明,科技的创新,让我们的生活逐渐变得滋润和美好。但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事实证明无论什么时候,经济发展都是以自然环境的牺牲为代价的。回首望去,热带雨林惨遭人类砍伐破坏,臭氧层破洞不断变大增多,全球气温上升使北极的冰山融化甚至消亡……人类为了一己之私而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并不在少数,千疮百孔的大自然早已奄奄一息。聚焦社会现状,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到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或许在经济发展、科技发达的未来,人类可以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将环境恶化的程度尽可能地减小,采用人工干预的办法使大自然的衰老变得较为缓慢。但未来是难以预料的,并且我坚定地认为只要经济在发展,社会就无法避免自然环境的恶化。环境恶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自然林相比于人造林有着无可超越的优势,不可再生资源的存在是使用即减少的,一个物种走向灭绝是无法重来的,这些血与泪的实施教训都使地球伤痕累累。因此,无论我们的经济发展如何蓬勃、科技世界如何发达,将环境恶化的程度降低至零永远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理想化的状态。

人类也不是魔法师,不可能无中生有。经济发展的本质是用一定方法把大自然已经固化的能源释放出来。要发展经济,就必然需要向大自然索取资源,破坏生态世界的平衡,也必然将废物排放到大自然中,导致不同程度的环境恶化。由此可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环境的恶化是不可避免的。也正因如此,我们必须要明确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巨大影响,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高质量发展,尽人类最大的努力促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礼记》里说:“孟春三月,盛德在木。”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也仍然要学习先哲们的智慧,理应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认清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怀揣着居安思危的心态,脚踏实地走好发展的每一步路,一起迈向我们共同的未来,切莫用子孙的明天来换取我们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