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一起学|音乐导聆——贝多芬的歌剧(国家精品)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知识

MOOC一起学|音乐导聆——贝多芬的歌剧(国家精品)

2022-06-17 09:01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 孙昕彤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何谓复调?何谓学堂乐歌?古琴、昆曲与文人是何关系?西方艺术音乐源自哪里?旋律与和声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中国民族管弦乐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贝多芬唯一的歌剧是何主题……《音乐导聆》带你沿着历史的脉络穿越华夏与西洋之文化时空,领略传世不朽的音乐瑰宝,体会文化环境中的音乐风格变化。

—— 课程团队

开课时间:2022年03月09日 ~ 2022年06月09日

开课次数:第14次开课

课程链接

授课教师:安宁,博士,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学院院长,英国布里顿-皮尔斯基金会访问学者,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理事,山东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吉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荣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位),首届山东省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首届全国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第三届“泰山文艺奖”艺术理论研究类二等奖(一等奖空缺),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著有专著两部,数十篇学术论文及评论文章;参编全国、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材两部,并为《音乐大百科全书》撰写部分条目。

课程概述

本课程面向广大在校大学生而设置,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对音乐艺术进行赏析。在此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艺术审美观,提高艺术品位,并具有初步的音乐艺术鉴赏能力,以及进一步独立学习的兴趣。

本课程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中国音乐、西方音乐,均以古今中外各类音乐经典为解读对象,既包括巴赫、贝多芬、肖邦等世界著名作曲家的代表作,也包括李叔同、黄自、彭修文等中国作曲家的作品,既有《皇帝四重奏》与《月光》,也有《梅花三弄》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在赏析中,通过对创作者的介绍、创作背景的了解、作品的本体分析及音乐欣赏等环节,引导受众理解创作者的独特手法与音乐语言,理解音乐与具体表象之间、与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包含的深层内涵,并对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产生较为清晰的认识。

授课中主要强调了三条线索,一是对音乐基本知识的介绍,包括音阶、调式、旋律、和声、曲式结构等要素;二是对音乐表现形式的介绍,包括器乐形式:交响曲、协奏曲、民族管弦乐曲等,以及声乐体裁:艺术歌曲、歌剧、学堂乐歌等;三是在此基础上对音乐内涵的思考与探讨。在内容上充分考虑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渐达到对音乐作品深层内涵的有效解读。

本课程为山东大学首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自2010-2011学年秋季学期开课以来,每学期均在本校三个不同校区同时进行,至今已通讲数遍,受众甚巨,反响热烈。自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开始,本课程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面向山东大学校内学生授课,选课者踊跃,教学成效显著。

(转载自大学慕课MOOC)

课时

10.1 贝多芬的生平与创作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逝世,享年57岁。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10.2 歌剧《费黛利奥》

贝多芬的《费黛利奥》是一部三幕抒情歌剧,于1805年首演于维也纳。歌剧内涵:不论其宏伟的音乐和艺术的内涵如何,即使不加任何评论,它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无条件地赢得观众和听众。这不仅仅是因为歌剧倍受人们喜爱,而且也因为它确实伟大。例如第三首四重唱,它让四个人在不同感觉的基础上同时关照自己内心的激动;还有莱奥诺拉、弗洛列斯坦和皮查罗的咏叹调,经过漫长的监狱之夜又重见光明的犯人们合唱时那无与伦比的情绪,声音那么浑厚有力、一声比一声高亢的监狱四重唱在重新会合成二重唱时的感情骚动;还有在部长的人道主义忏悔中旋律优美的第二终曲颂歌式的激动。事实上,所有这一切都是对音乐艺术的最庄严的启示。

10.3 弗洛列斯坦的咏叹调赏析

这首咏叹调的第一段像通常的欧洲歌剧的咏叹调一样,开头是个宣叙调。这个宣叙调里主要讲了他的心理状况和现状。咏叹调开始的这一段音乐他回溯了自己风华正茂的年代。第一段旋律的发展没有很大的起伏所以采用的是降A大调。第二段是一个对比式的段落,对比式段落中主要写了他想起了他的妻子,他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他的妻子,他希望他的妻子来找他。这个对比段落采用了一个非常明快的一个调性,旋律也是非常积极向上充满了希望。

课后习题

1.1792年,贝多芬开始了第二次维也纳之行,原因是要跟随(  )学习。

A.海顿                                                               B.莫扎特

C.聂费                                                               D.约翰•贝多芬

答案:A

2.弗洛列斯坦的唱段由宣叙调引入之后,才是抒发感情的(  )部分。

A.合唱                                                               B.咏叙调

C.咏叹调                                                            D.独唱

答案:C

观后感想:贝多芬的一切,他的敏锐,他对世界的感受,他那独特的智慧和意志,天公对他的独特构造方法,他的理想,还有他身体中的特有物质,他的脾性等等,都是欧洲那一特定时代的代表。贝多芬创作的九部交响乐,两首弥撒曲,还有不胜列举的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曲,深深影响了后来作曲家的风格,他为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