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高一入选国家物理集训队,3项第1夺国际奥赛金牌,保送北大!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子频道

他高一入选国家物理集训队,3项第1夺国际奥赛金牌,保送北大!

2022-07-02 17:09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Z1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他是中国物理竞赛有史以来唯一一位在高一阶段就入选国家集训队和国家队的学生;他是在第49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中取得个人总分第一、理论第一、实验第一的国际奥赛金牌得主。

他就是深中校友杨天骅,2014年入读深圳中学初中部竞赛班,在高一时获北大破格录取。他天分过人、勤奋自律;他热爱物理科学,而且情系母校,曾在毕业时给朱校长写了一封长信,为学校学科竞赛建言献策,并两次在全校集会上将自己宝贵的学习经验分享给深中的学弟学妹。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发布文章《国奖获得者丨杨天骅——在大学,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讲述了杨天骅在北大近两年的学习生活,对于即将步入大学的2022届深中学子来说,相信读了学长杨天骅在大学的故事,一定会让你们受益良多。

杨天骅

杨天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20级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在2021年先后获得国际理论物理奥林匹克银奖、亚洲联合辩论锦标赛EFL(英语为外语选手组)亚军、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优秀学生奖、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理工组)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二等奖、三好学生标兵、国家奖学金。

杨天骅在中学期间便通过竞赛、自学和旁听本科课程,打下了极好的基础。在大学学习期间他通过了三门免修考试,并通过提前修读积累了充足的理论知识。他还选修了若干数学科学学院的课程,建立起另一套与物理思维不同而又相通的学科思维。同时,他也广泛修读了其他各个学科部门开设的课程,总平均绩点在3.9以上,排名年级第一位。

通过所做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理解自然,这总是让我觉得非常激动。

来到物理学院不久,他就投入了科研工作,在量子材料中心刘雄军课题组进行超冷原子系统的理论研究。在科研学习中他努力学习科研中的理论方法和思想,积极投入科研工作。他作为共同第一作者投稿的论文创新性地提出了“用带相位的两束激光补偿里德堡原子的偶极相互作用”,有望实现一个玻色子量子霍尔效应的实验平台,具有重大意义。

机缘巧合之下,杨天骅参加了英语辩论社,从此便被辩论深深吸引。在开始阶段他也经历过通常新手遇到的看不懂辩题,上场不知道讲什么的困境,在赛场上他看到熟练的辩手能对这么多的议题侃侃而谈,这激励他去积累更多知识,进行更多练习,参加更多比赛,在一年多时间中,他也慢慢地成为了从前在辩论场上看到的熟练辩手的样子。

谈及辩论对他的影响,他说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许多东西,开阔了眼界。辩论给了我对社会更多的关心和思考,让我更能去理解和自己不同的人。看待社会事件时我会让自己牢记——去想具体的人。辩论打多了之后,慢慢接受了做好自己该做的就坦然接受胜负,无论输赢都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学到了什么、能怎么提高,也一次次地在获得不那么瞩目的成就之后,一样为自己打进了四分之一决赛而自豪。”

他认为,物理人在物理之外塑造自我很有必要,有另一项热爱,能让我们接触到不同的人,看到更大的世界,也能在自己的“主业”之余有着另一种精神支撑。

“大学最重要的是要完成对自己的探索,去接触更多的可能性,感受什么是自己真正在乎的、自己愿意接受的生活。眼前的事情很多时候只是一个舒适圈,每个人待在原地或多或少都会感觉到一些迷茫和怀疑。这时候要激发自己的热情,敢于去探索。看到更多的人和更大的世界之后再去思考,思考出自己最愿意接受的一种选择,再去在这个选择之下努力做好具体的事情。”这是杨天骅向学弟学妹分享的感悟,也是他在大学中的向往所在。

来源:深圳中学 PKU言之有物

【责任编辑:网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