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寂静安逸的现世之地,纷乱战火时的一张课桌
彩云之南的春城昆明,有一个学生,文人必去的地方,那就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旧址。
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火种,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师生南下,在西南边城昆明联合组建而成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乱世之下,人命无虞尚是难事,何谈教育,何谈知识,甚至是救国呢?就算是如此,一张课桌,依旧倔强的摆放在了昆明这片战火未燎的土地上。一颗颗渴求知识和进步的心,在这里,得到了久旱逢甘霖般的浇灌。
联大校门
时至今日,到我们踏上这片土地上的这天,各处环绕安静、平和的花鸟林木,看不出来曾经时代的紧张气氛和战乱战火,历史的烽烟,也未让这里蒙尘。我们也无法从此处窥见昔日校园内的学术繁荣、开放自由。伫立在校门内三位常委的雕像面容平和,墙外车马的喧嚣亦未打断墙内他们的沉思,他们的目光始终如泉水般明净和澄澈:他们是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他们,是西南联大的掌舵人、顶梁柱,正是他们三人谦逊如水的君子德风、忠诚不二的教育理想和坚定不移的救国信念,将各自的资源融合在了一起,共同成就了西南联大。
联大师生
三座雕像深深凝望的,是端立在对面的一栋黄墙、铁皮屋顶的简易校舍。空落无人的校舍里整齐地排列着桌椅,墙上悬挂着联大校徽和校歌,安静而肃穆。讲解员介绍道,这间校舍出自梁思成和林徽因之手,由于当时西南联大的资金捉襟见肘,梁氏夫妇留下了他们设计生涯中最不科学、最不美观的房子。一到雨天,雨点砸向铁皮屋顶,声音密如鼓点,老师不得不在黑板上写四个字:停课赏雨。但就是在这样夏天漏雨、冬天灌风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在仅有的八年中培养出了朱自清、闻一多这样的文学鸿儒,和吴宓、钱钟书、朱光潜的泰斗作家,与陈寅恪、傅斯年、钱穆一样的历史宗匠,同冯友兰、金岳霖一样的的哲学大牛,还有陈省身、华罗庚、杨振宁、邓稼先等无数扬名中外的专家学者和优秀人才。曾有人言,西南联大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的确,迄今为止,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百余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样的成就,堪得称一声“奇迹”。当年的联大师生们不着戎装、以笔为矛,庚续中华民族的文脉,是在进行着文化的抗战,其意义不亚于战场上将士们浴血奋战,对领土的光复;而如今,我们新一辈莘莘学子接过接力棒,只希望能不辱使命,不忝师门。
校舍教室内摆放着的课桌椅
在展览馆内,还展出了学生的笔记和一些珍贵的照片资料,见证和无声诉说着这段峥嵘的壮歌。曾有人问,西南联大一处没有再次使用的旧舍,意义为何?于国家而言,它是七七事变,山河破碎之下存留的“教育之星火”;是怀古思今的先人英魂聚集之处;是我辈不屈前行路上不竭的精神源泉;于昆明而言,它是一座屹立在西南地区的巍峨教育丰碑,是昆明教育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西南联大留给昆明的礼物;它于昆明人和来此的后人来说,这是一处灵魂熟悉的故地,是知识和求知精神的殿堂,在这里,故人的求学之身影犹在眼前,诵读之声犹在耳边,哲思犹笼罩于此处天地间。
如今,坐落于云南师范大学内,旁边倚靠着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等几处中学,先人应欣慰此时车马喧嚣,人行安逸,市井繁荣,无纷乱之战争,无党派之争斗,人人安居乐业,可自由求学、求识,不再受到纷乱复杂外事的影响。他们是否也会欣慰,也会感慨,如今这万世升平,乃先人以之热血为我们无中生有开辟的一条崭新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月考察此处时深有感触地说,国难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深刻启示我们,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西南联大,非吾等简单三言两语可诉尽,只愿吾辈铭记先人执着求思之精神,刚毅,坚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