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 | 福建工程学院师生开展帮扶泰宁专项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
6月30日至7月5日,福建工程学院师生将暑期“三下乡”与红色研学、乡村振兴相结合,组织3支重点实践队前往泰宁县下渠镇、大田乡开展帮扶泰宁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在下渠镇大坑村,设计学院·海峡工学院实践团聚焦三明市泰宁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开展“青春筑梦丹山碧水,设计er服务美丽泰宁”主题实践活动。泰宁风景优美,特色农产品丰富,实践团队员们调研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发现当地有名的紫薯酒、黄花菜产销两旺,但是这两类农产品的外包装设计制约了产品升级。为此,产品设计专业师生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详细记录了农产品信息、销售渠道及农户需求,把升级产品外包装设计作为攻坚难题带回学校。

设计学院·海峡工学院实践团调研农企,进行产品包装设计

社会实践队在大坑乡仁寿堡黄花菜产业园内参观学习
在大田乡,人文学院实践团开展“传播赋能红色旅游,青春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他们利用新闻传播类专业优势,结合当地红色旅游文化,打造以红色、绿色、古色为主题的宣传片、短视频,同时进行红色宣讲,收集党员故事,传播大田美景的同时淬炼红色文化。在这里,实践团师生积极对接当地黄桃农场,探索融媒体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的路径,将青年力量注入新时代的乡村富农产业,为实现“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乡村振兴目标贡献力量。

人文学院实践团师生在农场考察、拍摄宣传片

人文学院实践团记录传统打铁工艺
“泰宁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如果能在旅游产业中融入民俗文化将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实践团以“激发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在大田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以帮扶泰宁开发特色文旅资源为初衷,走访了解大田乡庭院建设成效,了解当地打铁技艺、拓印和洋芋粉丝、笋干等农产品的制作过程,体验传统民俗魅力,感受本土文化之美,思考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引导他们用专业知识来引领乡村振兴、服务乡村振兴。

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实践团深入大田乡开展红色研学实践

实践团队员在庭院中聆听老党员上党课
通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使广大师生在社会观察、乡情村情考察、特色产业调研中,深切感受福建山河之美、乡村发展变迁,引导青年学子立志成才报国,擦亮青年学子的时代底色,激发青年学子的时代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