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临海非遗,传承匠人精神——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合会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临海市是台州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一座融千年古城深厚底蕴、江南名城秀丽山水、现代城市繁荣昌盛为一体的古城新市。作为台州副中心城市,临海市还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形成了名城、名人、名迹、名特“四名”之城。被临海市古色古香的氛围所吸引,今天的团队成员选择去追寻、探索、铭记和致敬那些经久不衰且焕发新生的台州临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合会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褚星雨、唐睿麟、王杏、徐梦婷于7月15日满怀期待与崇敬到访台州市临海市紫阳古街。
台州市临海市紫阳古街曾被评为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是千年古城的缩影,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在非遗古韵的吸引下,团队于7月15日上午9时抵达紫阳古街,进行了一场与临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丽邂逅。
在访问开始前,团队成员提前确认了紫阳古街的非遗传承情况,成员们了解到的信息有如下:紫阳古街的非遗传承不仅有各种被列入浙江省非遗项目名录的以海苔饼、紫阳茶等为代表的各类饮食非遗,还有以临海剪纸、台州刺绣、木杆秤等为代表的艺术非遗。信息收集完毕后,团队就着手安排探访路线,最终定下了台州府城刺绣博物馆——张秀娟剪纸博物馆(紫阳馆)——遇仙·院子里(非遗体验馆)的探访路线。
探访非遗的第一站是台州府城刺绣博物馆。台州府城刺绣博物馆,由台州刺绣非遗传承人廖春妹大师设立,馆内藏品数量多达9000多件,琳琅满目。在探访过程中,团队成员还了解到廖春妹大师一直致力于“台州刺绣”的传承、创新、研究、开发工作,在刺绣图案的设计上,既吸收融合传统民间文化元素精华,又重视现代绘画元素的应用。在刺绣工艺针法上,廖春妹在传统的刺绣针法中融入许多个人创新技艺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台州刺绣”非遗传承人才。置身馆内欣赏台州刺绣的独特古韵,仿佛时光也变得慢了,成员们静静地走过一个个灯光下的刺绣展品,都被台州刺绣的细致惊艳。团队成员褚星雨表示,在欣赏廖春妹大师的作品与藏品时,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廖春妹大师的作品之一《蝉意图》,该作品主要采用古老不常用的针法结合新的针法,调针、拉丝、十字桃花、老式洞、铺绒绣、绕筋、扣绕筋等,用新的方式重新排列组合,展现新的生命力,并借蝉的古喻来赞美高洁之士。蝉翼上还绣有吉祥如意、心想事成,借此寓意吉祥。
探访非遗的第二站是张秀娟剪纸博物馆(紫阳馆)。张秀娟剪纸博物馆(紫阳馆)的馆长张秀娟是临海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张秀娟大师出生于剪纸世家,自幼学习剪纸,剪纸造诣颇高。在国家政府的支持勉励下,张秀娟带领团队,历经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临海剪纸技艺的创新!馆内藏品多分为三种类型:人物、吉祥、书法剪纸系列。展品皆栩栩如生,细致精美,团队成员参观后都被馆内展品惊艳。团队成员在探访张秀娟剪纸博物馆(紫阳馆)后,充分理解了非遗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该重要性体现在临海剪纸上则是:剪纸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是帮助广大临海人民甚至全民族记录生活、承载祈愿、铭记历史的重要途径,对剪纸技术非但要进行传承,还更要与时俱进创新其技术或者艺术表现形式,以便于剪纸艺术更生动形象、高效便捷地体现人民生活,展现民族、地区风采。
探访非遗的第三站是遇仙·院子里(非遗体验馆)。该体验馆由三位合伙人共同创立,其中一位是紫阳茶非遗项目传承人。三位创始人为了让临海传统饮品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台州府城重现芳华,特设此小院,为客官奉上口味多样且经过多重创新研发的紫阳茶。力争以小院的幽美环境以及紫阳茶的创新口味,打开消费者市场,让紫阳茶非遗更好地走出门去,为世人所知。在这家风景绝佳、环境雅致的非遗体验馆内,团队成员进行了首次品紫阳茶活动。在品茶过程中,成员们严格根据古法秘制茶包中的泡茶提示进行茶饮DIY制作,历经温杯、投茶、醒茶、冲泡、出汤、分茶几个步骤,最终品到了入口回甘令人神清气爽的新式紫阳茶。
走遍临海紫阳古街团队成员只用了两天时间,可是团队成员感受到的却是非遗传承人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钻研与坚守换来的临海非遗的继承与创新。此次探寻临海非遗的旅程使团队成员们收获颇丰,成员们不仅得到了视觉与味觉的满足,更是在参观与访谈中体会到了非遗传承人们的决心、毅力及不易,这也在团队成员心中埋下了宣传临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非遗传承精神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