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校园在线 > 实践频道 > 综合实践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助力自贸港建设"实践团调研报告

2022-07-18 13:06 来源: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王劲 丁金金    阅读 9.0千+
0
分享

“构建乡村人才发展队伍,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实践调研

——热海大“助力自贸港”团队暑期实践调查报告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促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找到乡村独特的发展方式,农村人才队伍发展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完善、农村人才队伍文化素质有待提升、农村人才队伍机制有待健全等,如若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影响农村人才队伍的继续发展。

为进一步了解海南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构建乡村人才发展队伍引导大学生投身服务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研究生团队“助力自贸港”志愿服务队前往三亚市水蛟村、抱前村、台楼村开展了本次调研,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发展乡村人才队伍的问题及现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对帮助乡村产业发展,为省级政府、沿海市县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对有效促进海南人才队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一)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在海南省三亚市的抱前村、台楼村、水蛟村进行,根据各村的经济情况、党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经济(集体)发展情况等进行调研。

(二)调研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依据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20202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相关文件和材料,通过查阅社会实践相关教材和著作,运用中国知网以“暑期社会实践”为主题,搜集高水平相关论文,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

2.专家访谈法

为尽量真实反映情况,通过实地和电话访谈等方式向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指导老师、辅导员、组织者等进行访谈,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3.实地访谈法

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对三个村落共计20位村民进行实地访谈,在访谈前确定了访谈的目的及可行性,确定访谈计划及在访谈过后进行了及时的分析并撰写了访谈报告。

二、调研结果

(一)构建乡村人才发展队伍中存在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且呈现分布不均匀的态势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海南省乡村人才外流和缺失变得愈加严重,有的村庄甚至出现人才“饥荒”只剩下由老人、孩子和妇女等组成的留守大军。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前海南省乡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有效劳动力缺乏。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只有1690多万人,仅占农村劳动力的33%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人才总量不足。从农业科技人才分布及配置看,人才的资源分布了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绝大多数的农业科技人才集中在事业单位。以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为例,全院职工68人,其中农业科技人才33人(正高2人、副高6人),占全市农业科技人才的6.7%。企业和基层农业推广机构从事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人才明显不足,部分基层农业推广机构中级职称的人才都没有,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一线对人才的需求。

2.人才素质不高,且难以适应自贸港的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各类有效劳动力,还需要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农村实用人才。当前农业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生产水平,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听天由命”式的产业,而是一项技术需求较高的科技型产业,需要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管理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尤其是从事农业一线生产的人品,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据调研,抱前村、台楼村、水蛟村大多数基晨干部欠缺对“互联网+”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旅游与康养等新兴业态的了解,对一些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与方法缺乏有效掌握与实操,对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能力不高,尤其是主动提出农业生产的技术创新需求能力与动力不足,对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差。

3.人才结构不优,且难以驱动乡村振兴的发展

当前,乡村人才不仅总量不足,素质不高,而且结构不佳,质量不高,一是年龄结构上,乡村人员以老年人为主体农村年轻人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据调研,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以

老年人为主体,出现“老人农业”现象。二是农业生产结构上,乡村人员以从事普通农业生产经营为主,从事规模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员较少。据调研,大部分人员从事的是普通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农业生产能力较低,还停留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方式。三是人员类型结构上,乡村人才持续流失严重,凡有一技之长的乡村人员外出谋生了,导致乡村出现人才“荒芜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较少,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匮乏,对经济能人、传统技艺匠人等乡土人才的培育与挖掘不够。

(二)构建乡村人才发展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

1.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不想回农村

大量优秀农村青年通过上学、打工、参军等方式离开农村后,很少再回到农村,导致整个乡村人才变成单向外流。这种极不对等的人才流动现状,使城市与乡村之间人才循环流出现断裂。在传统的思想意识里,农民是一个没有前途的职业,农业是一项没有前景的产业。小孩想方设法通过高考、经商、参军等方式跳出农村这一道“门槛”,希望能在城市“打拼”,并认为大学毕业以后回到乡村工作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这种偏差的思想认识影响着出生于农村的人员,导致其不愿回到乡村基层工作。

2.农业比较效益低,不敢投农村

农业比较效益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农业与其他经济活动在投入产出,成本收益之间的相互比较,是衡量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受农业产业的前期投资大、回报效益低且速度慢、风险性较大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受农业土地流转合同不稳定,金融服务跟不上、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的困扰,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或社会基金都不愿投资农业产业领域。尤其是农业领域的第一产业收益,还受到气候、物候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这些综合因素导致农业产业比较效益低下。

3.乡村环境较落后,不愿留农村

乡村相对城市而言在人才集聚环境方面相对落后,一是乡村基础教育环境落后,一些乡村中小学教学设备落后优秀师资短缺,教育理念落后,教学质量不高,导致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人们普遍认为孩子在农村接受教育没有前途,很多乡村人才为了孩子的未来向城市转移。二是乡村人才成才环境落后。部分在乡镇、街道、社区工作的基层工作人员思想不稳定,认为在乡村的发展前景不好,上升的速度太慢,空间有限,想方设法向城市转移,不能在乡村基层安心工作。三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由于农村集体经济能力薄弱,经济管理功能削弱,导致农村的通讯,网络,水利、交通、土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于实际需要,海南省虽建设国际自贸港为国家政策倾斜力度较大的省份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待加快,尤其是农业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偏低。

(三)构建乡村人才发展队伍的人才需求

1.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它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也表现出宽领域,多类型的特征。不仅要有懂技术的人才,还要有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乡村人才振兴必须要有一支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包括农业科研人才、农业推广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创新创业人才、民间乡土人才、三农工作人才等。根据2018年中央1号文件有关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人才需求类型应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专业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社会各界专业人才等。根据新时代三农事业发展的需求,乡村振兴人才范围不应局限于传统农业产业,不再是单一的农业人才,而应是多领域,多产业的大人才范畴。按产业属性来分,至少应该包括农业一二三产业的人才;按人员类别来分,应包括农村实用型人才、科技创新型人才、公共服务型人才等:按行业类别来分,应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工匠、文化能人等。

2.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再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生产管理水平,至少应该建立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爱农村的实用型专业化人才队伍,才有可能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有文化,乡村人才要对新知识、新事物具有较好的应用与接纳能力,其应该接受过正规的学历教育或是系统化的职业培育,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素质能力:懂技术。新型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高效生态的发展道路,加快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有市场竞争力、能带动农民致富、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这就需要乡村人才能应用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并能主动提出农业生产领域的技术创新需求会管理,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之一,这就需要建立一支善于农村管理、基层治理的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县(市、区)级以下基层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与综合管理水平善经营,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趋势,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乡村人才懂得电子商务等营销手段爱农村,是乡村振兴的情感基础,乡村如何治理、产业如何发展、环境如何整治等一系列农村发展问题,都需要有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

3.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人才环境的诉求

人才对于乡村环境的改善诉求,尤为迫切。乡村与城市的不平衡发展,导致乡村与城市的人才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包括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等。围绕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实践,尤其是人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壮大乡村产业集群,以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特质产业、转型传统产业为方式,不断优化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和服务环境。政策环境,包括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营商环境,完善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完善基层人员职称晋升、待遇提升政策等;自然生态环境城市人才之所以愿意选择移居乡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出于对乡村宁话价值的追求包括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田耕文明以及新鲜的空气等:生活配套环境需大力加强乡村医疗,教育、卫生,体育以及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保障乡村人才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幼有所育、学有所教。

三、调研结论对策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对帮助乡村产业发展,为省级政府、沿海市县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

1.定向开展人才引进,促进乡村人才回流

乡村振兴对于人才的需求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有一定的指向性与方向性。乡村人才要振兴,首先要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不可循环现状,重点围绕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人员、社会贤达等群体,想方设法将人才引回来”,实现“人才回流”。

(1)吸引青年大学生返乡

以培养新农人,农创客为主要目标,对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进行遴选,选拔、吸引一批有志扎根农村基层,促进农业发展的青年大学生返乡。打通人才回流渠道,修订有关法律和制度。对于因上大学将户口迁出去的返乡创业青年,允许其将户籍关系迁回农村,实现“非”转“农”;同时允许其将党员组织关系迁回村里的党组织,参与乡村党建。

(2)支持各类人员返乡

当前,农创客、农民工、退役士兵等各类人员返乡创业热情不断高涨,但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用地、人才、风险应对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资源调控和政策引导功能,积极出台,完善支持各类人员返乡创业政策,营造良好的乡村创业环境,其中关键在于解决返乡创业人员融资难的问题。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可共同设立乡村创业风险基金,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信贷支持,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

(3)鼓励社会贤达返乡。

传统的乡绅主要由德高望重的社会贤达组成,他们在垂范乡里、化育乡邻、维护乡村秩序,促进基层社会平稳发展等方面曾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社会贤达群体往往经济基础较好,综合素质高,有新知识、新技能、新视野、新境界。组织能力较强,在乡村里具有较高的社会威望,且有充足的时间参与乡村建设。要鼓励社会贤达回归家乡,扎根家乡,带着项目、资金、情怀到乡村投资创业。

2.多方实施人才借力,集聚乡村人才智慧

城市凭借科技进步,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等优势有效集聚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乡村要振兴,需要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其中城市各行各业精英下乡支持乡村振兴是重要的反哺途径之一。

(1)吸引科技人员下乡合作创业

完善住房、医疗、教育、配偶就业、政务服务等配套政策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高校院所专家学者,医生、律师以及行业专家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围绕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谋划、包装一批乡村振兴项目,吸引城市专业人才前来投资创业。完善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促进城市专业人才能够下得了乡,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

(2)吸引科技人员下乡合作创业

地方政府进一步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知识、技术、人才优势,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开展技术咨询、业务指导和人才培训,积极推广农业产业生产的新技术、新方法。高校院所与地方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创新创业联盟,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等载体选派能力强的人员到乡镇、村、企业等基层挂职锻炼,鼓励专家学者带技术成果到乡村创业。农村集体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合作,改革农村资源配置与分配方式,允许下乡创业人员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分配。

3.着力优化人才环境,确保乡村留住人才

乡村人才引进、培育、使用,关键还要能“留得住”,才能保证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是关键。地方政府应当给予乡村人才向上、向外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应优先考虑乡村人才的薪资待遇,激发乡村人才的生产积极性。

(1)营造良好的乡村干事创业环境

要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使事业编制、专业技术职称,经济待遇等资源向乡村倾斜把到乡村基层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深化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许符合一定槛的返乡下乡创业人员进入农村集体组织许他们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合理规范、有序推进、严格监督,逐步允许已经进城落户的农民将其宅基地和住房转让给返乡下乡创业的“新农人”。借鉴浙江省“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经验,推进区域乡村行政审批一体化改革,以改革工商登记制度为突破口,开展相对集中的审批权试点,探索区域范围内的财税减免、工商登记、土地流转等行政事务改革。

(2)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交通,通信网络,住房,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内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改造农村电网,提升农村网络保障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高返乡下乡人员对乡村公共服务的认可度和接纳度,让他们能够安心留在乡村创业。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