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学子共播科技之种同助乡村振兴
三院学子共播科技之种同助乡村振兴
为宣传科农知识、助力乡村振兴,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信相融·科技助兴”促进团于2022年7月9日至23日前往重庆市万州区东部恒合土家族乡进行暑期三下乡活动。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且逐渐与乡村地区拉开了差距。为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社会风气,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们学院组织了为期十五天的三下乡活动,虽然时间不长,但在这期间的见识和收获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让我在今后的成长之路上更加得心应手。
艳阳高照的天空,一面红色旗帜在蓝天的衬托下更加耀眼。随着主持人最后话音的落下,我激动万分的心情平复了下来,三下乡活动在这一刻正式开始了。我作为团队的一员坐上了前往恒合乡的大巴,心中的自豪和激动之情油然而生,我们即将为村民讲解有关科技、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路上的欢声笑语让我忘记了时间,一转眼我们便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恒合乡凤安社区。街区书记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女士,做起事来却是雷厉风行,她告诉我们凤安社区是一个城镇结合的街区,当地的人们大部分来自农村,对于农业科技和电商领域的了解都很少,我们的到来正好可以填补这方面知识的空白。看着如此信任我们的书记,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此期间做好本职工作,不负信任。
既然是宣传农业科技,当然少不了最传统的方式,即是在当地街道发放宣传资料。我们选择了最热闹的街道进行宣传,来来往往的居民们细心倾听我们的宣讲,还有对互联网比较感兴趣的村民和我们进行了深入讨论。从他们的话语中可以听出,科技这方面在他们乡村并不普及,有些村民甚至还没有见过电脑,更别提用网络便捷他们的生活了。这让我体会到了三下乡的重要性,现在科技网络技术发展的如此迅速,可仍有一些人享受不到它带来的便利,甚至一辈子都无法接触,这不禁让我感慨城市和乡村发展的差距,尤其是看到一些从农村来的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被拒绝的新闻,我心里总是泛起一阵阵涟漪,为什么乡村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逐渐与城市脱了节,为什么锦上添花的“神器”演变成了雪上加霜的“负担”。我不禁想到那些从事乡村振兴行业的伟人,他们放弃了繁华都市的烟火,一心为乡村建设奉献自我,如此宽广的胸襟和开阔的眼界让人尊重和敬佩。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学习这种无私的精神,为乡村振兴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图为促进团成员发放宣传资料。中国青年网通讯王一博 摄)
当街发放宣传单带来的“连锁反应”即是村民们都踊跃参与了我们举办的宣讲活动。此次宣讲主要向各大村民宣传农业信息化技术、互联网知识以及网络安全知识。这些村民大多都是从事与农业相关的职业,农业信息化技术可以大大节省村民的时间和精力。科技的进步最终也是为了造福人类。在较为偏僻的乡村,教育和科技的普及能力较为薄弱,很多乡村的孩子从小接受不到优良的教育,所以我们专门开设了一个青少年计算机基础理论宣讲,让每个孩子都能接触到计算机知识。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更是应该重点培养,但很多乡村的孩子教育机会少,趁着这样一次机会,我们更应积极去宣讲、普及计算机知识,让所有有想法的孩子都体会到计算机技术的魅力。
秉承着“成功等于理论加实践”原则,我们前往“实践之地”果园开启我们的科普交流之路。一进果园我就被一棵棵挂满金灿灿“元宝”的果树所吸引,放眼望去全是此般美景,犹如身处金色汪洋。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正在慢慢融入农业之中,感温器应用、驱鸟超声波等技术也逐渐实行了起来。原来科技融入农业之中竟是如此便利,现在农业技术的发展,既便利了农民们的生活,又确保了农作物的质量。从以前在田地里的风吹日晒到现如今天气炎热有自动降温装置、天气寒冷有保温系统,二十四小时保证作物质量的同时又让农民的生活变得轻松一点。
(图为果园负责人与促进团沟通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张琼 摄)
当鲜艳的队旗再一次飘扬在空中时,我们踏上了归去的路程。渐行渐远的青山在夕阳的怀抱中尽显妩媚,青山下如花般的笑颜和此起彼伏的告别遥远在了眼前,清晰在了心中。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不仅将自己在校所学专业知识在乡村传播,还在宣传当中提升了自身素质、丰富了见识和阅历,是人生旅途中一次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
(图 (图为促进团出征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罗煜璐 摄)
通讯员:陈妍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