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学子三下乡:感知革新传经验,情系三农助振兴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三农”问题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之一。乡村振兴结出硕果需要几代人的不忘初心、接续奋斗,我们青年人应当怀有一腔报国热情,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为此,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清月兴”实践队于2022年7月5日前往成都市新都区新秾果园,与果园负责人进行深入探讨,了解当地政府对果园进行的重点改革以及果园中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为帮助果园加强产业支撑。实践队还对果园内的土壤进行了采样检测,为果园提供特色产品销售思路及未来发展方向,根据当地特色,创新其产业模式。
为了更好地进行田间思政,更多地了解“三农工作”,实践队成员和果园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交流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新秾果园经过2019年疫情之后,果园的经济情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他们依旧选择留守土地,坚守乡村。因此,政府为他们邀请到了四川省农科院的专家,帮助他们进行了精准地策划指导,规划土地。新秾果园经过一系列的高标准自然传统管理,严格遵循绿色防控生产标准,于去年,其特色产品水蜜桃已经实现了一年定植培树,次年挂果投产。
果园负责人感慨:“果园刚刚开始重启的时候,其实非常困难,我们和果农们几乎天天都是凌晨五点就得起床工作,农科院的专家住的离我们果园非常远,但是也经常来回地跑,就为了更实时更清楚的了解水果的生长情况,村干部们也很上心,经常来找我们了解进度,这都要感谢国家,感谢党的好政策!”
图为果园负责人正在与实践队员交流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
经过果园负责人同意后,实践队在果园内进行了土壤采样,并带回到实验室进行了专业检测分析,利用实践队员的专业能力为果园献出一点贡献。在对土壤样品专业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葡萄园区中的土壤钾含量偏低,实践队联系果园负责人后得知,在葡萄园区中不仅只栽种了葡萄,在葡萄架下还种植了少许的西瓜。
经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后,实践队成员们总结得出,葡萄和西瓜都是喜钾作物,在一起种植时,西瓜成熟的后期会与葡萄进行钾元素的争夺,如果种植过程中钾元素的补充没有到位,葡萄非常容易患上缺钾症,这会使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下降。为此,我们向果园负责人建议,葡萄的种植可以采用立体套种,葡萄是喜阳植物,所以在选择套种的作物时,可以选择喜阴的植物进行套种,这样就不会阻挡葡萄吸收阳光。
图为实践队员在果园中进行土壤采样
为了帮助果园加强产业支撑。实践队员们还与果园负责人共同商讨果园中特色产品销售思路。新秾果园的特色产品为水蜜桃和葡萄,实践队员们结合所学所长,根据当地特色,为果园制定了“三旅”助农计划,将特色农产品与电商产业融合,建设农旅、商旅、文旅“三旅结合”的休闲农业建设新模式。
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开辟部分景观农田,开发农业体验,推动农旅模式发展。于果园内开设采摘园,吸引游客前来进行采摘,生产特色水果文创产品进行展售,促进文旅模式建设。通过电子商务打开果园农特产品大市场,再进行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带动加工,足不出户把产品卖向全国,激活市场,盘活果园资源,为果园注入新的生命,带动商旅模式。通过统筹协调各类资源使“三旅”模式在总体规划中有序发展,良性互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政实践课需要真听、真看、真感受,而不是全靠嘴上去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又是乡村振兴工作核心所在。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要“学以致用”,将课本上、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去“促农业、兴农村、助农民”。此次田间思政实践,包括了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覆盖了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公益、生活技能等多个模块,让劳动教育贯穿各个方面,既有助于实践队员在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也有助于在艰苦奋斗精神的养成中深刻领悟劳动内涵,是一堂生动的 “大思政课”。
图为实践团队在果园中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