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情怀代代传,教育强国我担当
三农情怀代代传,教育强国我担当
——华中农业大学阡陌支教团赴黄冈市黄梅县苦竹乡油铺街村
7月14日,来自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九名学生奔赴黄冈市黄梅县苦竹乡开展为期两周暑期支教活动。在校村双方的配合下,支教团将支教点设在了油铺街村村委会,支教课程依托素质教育为主体,开设了传统文化、手工制作、乐理科普、球类运动等多种课程形式,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为孩子们带来了一节节别开生面的特色课程。
情牵三农助发展,心系乡村学子归
“小小手”“放背后”,在油铺街村村委会里,传出了老师和孩子们互动的声音。课堂上,支教小老师们给孩子们讲授精心编写的课程,课堂外,老师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是孩子们的大哥哥大姐姐。“此次支教之行,过程即意义,虽然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升孩子们的成绩,但我们希望我们能够用自己所学到的本领和知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引导他们走向更高的平台”支教队队长李宝怡介绍说。为期两星期的支教活动中,支教队员们将立足岗位,传递爱心,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带动学生。
据了解,支教队成员余幸子的家乡就在黄梅县,当问到为什么选择回到家乡进行支教时她回答说“助力三农的发展是我们每个农学人的担当,我始终认为走出这里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我的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所以我选择回到这里,希望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点滴贡献”。乡村要振兴,教育必发展,支教队的到来为油铺街的小孩子们开拓了视野,打开了心灵的窗户,弥补了农村素质教育的短板,丰富了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
致富攻坚油铺村,华农奉献时时存
“我们这个油铺街村,从前的这里,不闻油香,只见贫困,直到你们华农的驻村工作队进村扶贫,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带领我们村实现了全面脱贫”,油铺街村党支部书记程志飞在与支教队成员聊天时讲述了华农人在油铺街的这一段扶贫故事。据了解,华中农业的大学驻村工作队,刘进队长、涂俊才队长,从大学校园里走了出来,走进油铺街村,挑起了扶贫的担子,利用华农的技术和教育资源,大力培育扶持青山绿水公司、谦益农业、锦春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发展,内引外联,招商引资,组织专家与相关企业对接,带领村民们找到了开启富裕的钥匙,打开了封锁油香的大门。
血脉赓续谱新篇,强国有我共担当
脱贫不是终点,油铺街村也正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向前,华农与油铺街村的故事也在一代又一代华农人的接续奋斗中不断续写,华农的专家学者们用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为油铺街的发展注入活力。从产业发展到教育振兴,华农对于油铺街的发展涉及了方方面面,“今年暑假一听说华农的小老师们过来上课了,我们立马就把孩子们送过来了,之前华农的专家们也经常给我们培训一些作物种植的专业知识”油铺街村村民柳传志感激地说。除了每年的暑期义务支教活动,华农学子也积极响应总书记建设教育强国的新要求,开展“教学用品捐赠”、“阡陌学堂线上授课”、“雏凤清音•唱响课堂”等一系列活动,帮扶油铺中心小学的发展,加快推进教育振兴,受到了当地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支教队成员肖世然谈到,“我是学院篮球队的一名成员,很高兴能在这里将自己的本领教给弟弟妹妹们,我们在油铺街看到了村庄的变化,也了解了华农驻村工作队这段动人的扶贫故事,我们也将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为油铺街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是阡陌上行志愿服务队的一员,阡陌上行路,花开朝阳时,支教路上,我们既是追光者也是开拓者。”
文字:余幸子
排版:李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