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认知与实践:名师开讲、四课融合、跨千里绘乡村振兴画卷
为进一步提升实践育人的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和质量,浙江大学针对当前大学生暑期实践普遍面临的理论储备不足、实践成效不明显等问题,校团委联合农学院于今年暑期开设了社会实践通识课程《认知与实践——乡村振兴》。课程教学安排包括了校内理论授课环节和实践考察锻炼环节,理论授课既包括了实践调研的方法教学,也包含了乡村振兴的案例解读;实践环节不仅包括了乡村田野考察调研,同时因地制宜地结合了红色寻访、产业调研、校际交流、实践服务等环节。让同学们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进一步了解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路径,发挥自身特长在实践中服务奉献。
在实践团出发前3天,不同领域的老师围绕课程安排和设置,通过在实践选题、调研、文书,宣传,礼仪,景东脱贫攻坚情况,乡村振兴战略,紫金普洱、乌骨鸡、小香菇产业等方面的分享,对同学们进行了全方位、系统化的理论课程培训,提升同学们的实践技巧和综合实践能力。
01
青春献礼二十大
参观红色基地
实践团在有将帅摇篮和革命“熔炉”之称的讲武堂中,感受如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在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下重温入党誓词,环绕纪念碑并向革命先烈行注目礼,表达最深切的崇敬和最诚挚的怀念;在西南联大博物馆里,感受抗战时期师生们在极度简陋和艰难的环境中,精诚团结,鼎力治学研究,服务抗战救国,赓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我为群众办实事
在景东的四天时间内,实践团沿着山冲村的主干道,观察、识别路旁植物,统计它们的科属、生长习性等植物信息。
时值夏日,但实践团的各位成员不畏炎热,顶着烈日,一株一株地观察植物和统计各种信息。在村民委员会委员邓兴伟的帮助下,实践团一共辨识了10余种植物,统计了50余棵树的信息。实地考察后,实践团计划亲手设计好这些植物的“身份证”,为它们进行挂牌。通过这些“植物身份证”,实践团成员们希望为山冲村打造先进改造示范村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成员们还与当地今年刚考高考完的毕业生结对交流,讨论了不同专业学习的内容、专业的选择和大学的生活,希望发挥实践团成员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帮助当地同学答疑解惑。
02
产业调研观发展
为全面理解和深刻体会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先后前往昆明、勐海、景谷和景东四地深入调研并学习茶产业发展,并调研灵芝、蓝莓、芒果三产业。
茶产业
此次实践之行,参访了9家茶企,有集茶叶种植、加工、贸易、仓储、科研、教学以及茶文化传播为一体的银生茶业;有进行创新开发,把普洱茶从单一的农产品打造成高科技产品的帝泊尔;也有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签约古茶园面积上万亩的陈升号大树茶;实践团成员还在天泽茶业自己动手压制茶饼,听负责人讲述天泽茶叶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故事。
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不同茶叶厂家的经营管理模式虽然风格各异,但它们在谋求企业发展同时,共同为实现景谷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以及云南茶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科技强有力的支撑下,在脱贫攻坚、民族文化共繁荣的时代背景下,从大山深处弥散出来的云南茶香,韵味将更加醇厚。
此外,实践团还参访了云南农业大学和普洱茶学院。成员们与其师生一起交流学习。实践团成员还接触和观察了古茶树、茶化石——中国悠久种茶历史的见证,也参观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中国普洱茶博览苑,从普洱茶的起源演化、发展嬗变、种植生产、民族渊源、加工包装等不同角度,立体化、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普洱茶产业。参观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期间,实践团成员重走梦之路,深入基层,进一步明确了当代青年学生所应当肩负的历史使命。
灵芝、蓝莓、芒果产业
实践团对景东的灵芝、蓝莓、芒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同当地企业负责人对当地的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获得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在浙大团队的帮助和指导下,景东的食用菌产业在短短十年之间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在这片山林之中生根发芽,蓬勃生长着的不仅仅是这一株小小的灵芝,更是景东人民脱贫致富和景东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蓝莓庄园则是发展起农作物加工业,发挥产业链优势,深挖农作物价值,提高产业经济效益,推出了蓝莓汁、蓝莓酒等深加工产品,为景东县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经验。景东晚芒的推广使得景东既发展起了“庭院经济”,又改善了人居环境。
景东因地制宜发掘地方优势、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中的落脚点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上,在短短五六年间实现从原有经济效益低下的小农模式到高收益、多样化的现代化经营的突破式跨越,从而脱贫致富、振兴乡村。
03
基层治理深扎根
采访基层党员
成员们与浙江大学援滇干部、云南省锦屏镇党委副书记、山冲村驻村第一书记戴伟顺,山冲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罗正明,党总支副书记王伟和党总支委员、村民委员邓兴伟进行访谈,了解山冲村概况、村委组织设置和基层工作事务。
戴书记远离家乡、远离母校,跨越千里赴往景东县山冲村。在挂职的时间里,他致力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他提到在驻村的一年中“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几乎每周的工作模式都是“5+2”、“白加黑”。他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实地走访助推产业发展、协调解决村民之间的矛盾以及落实上级交派的任务等,他认为“群众事情无小事,群众利益大过天”,要在尊重理解群众的诉求和想法的基础上,努力保障集体的利益和村上整体事业的发展。
罗书记的工作主要是统筹山冲村的整体事务以及日常事务的管理。罗书记提到了他的发展逻辑——以产业带动基础设施发展。谈及重新担任书记和主任的初心,他坦言道,最开始是想要重新出来干一番事业,在众人面前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当时的想法“有点自私”。但几年后,罗书记的想法改变了,认为人能够站在“人生舞台”上很不容易,想要体现人生价值,就要造福一方老百姓,必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山冲村党总支部副书记王伟向实践团介绍了山冲村的“乡村振兴”分片包干制度以及村里的党建工作。通过片区进行入户工作、数据信息收集管理,能够更好发挥统筹协调功能,协助乡村振兴工作有序、有力推进。
邓委员自豪地向实践团介绍了山冲村生态概况,郁郁葱葱的树木净化了空气,涵养了水土,也为村民们提供了休闲纳凉的好去处。以他为首,有一支负责林业保护的小队,主要负责巡山、预防山火、宣传教育等工作。小队成员与当地林业局签订合同,积极主动为绿色山冲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与基层党员面对面的交流中,让成员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基层的艰辛与不易。成员们学习基层党员深深扎根一线,无私奉献、努力奋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精神,用坚实力量绘就更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走访村民
实践团还走访了多户村民,实地深入了解当地肉牛、烤烟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成员们就乡村振兴、近几年最大的变化、日常文娱活动等问题,和村民们开展了深入交流。在当地村民的热心配合与帮助下,成员们进一步了解了山冲村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感受当地村民对乡村振兴工作的认识程度与支持意愿,了解乡村振兴为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实践的内容,提高了实践调研的质量。
绘乡村振兴画卷,谱共同富裕新篇。通过9天的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们走出校园,在祖国的最西南和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深入调研当地产业发展和基层建设,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