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学子三下乡:农村承包地分配与流转模式的法治脱贫探究
(中国校园在线8月4日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为探究农村土地承包地分配与流转模式,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东南大学法学院7位同学组成“率土之滨”实践团队,对盐城市滨海县五汛镇、盐城市滨海县八滩镇、盐城市东台市新街镇等乡村县镇展开了访谈与调研,联合当地村民委员会,从青年学生角度出发,探究与分析问题与现状,总结方案,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此次调研共分为三个阶段:组织阶段,前置准备阶段和实践阶段。实践团成员首先通过制作问卷、海报、简要采集各村的信息与大致状况,为实地调研的展开做了准备活动。同时也通过旁听庭审、发放问卷、向村委会投递建议信等形式,深入了解了各村承包地方案、影响因素、矛盾等等问题,并从青年角度制定了承包方案草案和流转合同,思考乡村土地承包机理与乡村振兴战略运转之间的联系。
扎实理论·旁听庭审
为了对承包地的实践有更深入和贴合实际的了解,实践团选取了主要调研地的法院进行了一次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庭审旁听。
庭审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对承包地的计算方式、各个村的承包方案、流转政策的差异等等因素,都会导致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之间的矛盾。基于此,实践团决定前往农村实地发放问卷,真实全面地了解现在农村的承包地现状。
(图为实践团旁听庭审的法院)
入户基层·发放问卷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要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意味着承包期要保持“两个三十年”不变,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在上一轮承包方案中未分得土地的农户,只能通过流转土地获得对承包地的权利,这使得中央正在倡导的“三权分置”政策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基于前述准备,实践团各个队员在各自的老家农村中进行了问卷的发放与收集,样本容量充足,得出了相关的结论。之后,实践团成员在滨海县八滩镇、五汛镇走访了东进村、汛南村、汛东村、三顷村等行政村,发放问卷人次达百余人次,了解了不同村的承包方案各有差异,承包地的状况也不尽相同。如汛南村等是按照人口分发承包地,而汛东村、三顷村等则是按照户分发承包地。村民们也对承包地有着不同的问题,以汛南村为例,部分村民认为土地收费情况不合理,部分村民认为权属证书应当发放到位。
但值得欣喜的是,村民们一致同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展开和深入,村委会的领导班子质量也在逐步提高,村民们的满意程度亦随之提高。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农户家中发放问卷)
青年发声·投递建议信
实践团整理了问卷调研的数据和结论,结合实践团法学的专业知识,为本村制定了承包方案的草案、承包合同与流转合同,并撰写了建议信,向各个村民委员会进行了投递。数日后,实践团收到了来自三顷村和东进村村委会的村民会议邀请。
(图为三顷村村民委员会对实践团建议信的回复)
对话一线·村民会议
实践团成员在村委会的邀请下参与了村民会议。与会人员包括村支部书记、支部副书记、村民代表和部分村民。
会上,实践团成员同与会人员首先交流了乡村振兴战略在本村的落地实施情况,以三顷村为例,2021年司法部开展了“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的活动,三顷村积极相应号召,正在实现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滨海助力。
其次,与会人员交流了村里承包地的基本情况、承包方案的具体内容、承包方式的合理与否、承包期限的政策规定与实际落实、新一轮的承包方案如何制定、闲置的承包地如何处理、电子平台使用情况、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的矛盾如何调和等等问题,参会人员对此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对于其中的问题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再次,实践团成员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三权分置”的政策。在该政策语境下,传统的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仍然保留,在此基础上新增了土地经营权,此项权利突破了身份限制,使得承包地可以在本集体经济组织之外流转,相对于较为稳定的承包方案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实践团建议村委会合理运用。
(图为实践团参与村民会议后同与会人员的合影)
交互求索·代表访谈
会后,实践团单独访谈了村支书、村民代表等人,了解到本村制定承包方案的过程、村民会议、党代会等召开频率和内容等,从多维度了解了承包地面临的问题。
实践团认识到,从村民的角度出发,承包地的分配应当按照人口分包更加合理,但是从集体经济组织角度出发,由于较为频繁的人口流动冲击了承包方案的稳定性,因此部分村选择按照户分包,为了避免失地问题,在承包方案期限内,外出务工不会影响实际拥有的承包地,但可能会在下一轮发包中受到影响。尽管各村情况不尽相同,但参与实践的人员均表示会从本村做起,见微知著,继续配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东进村村支书访谈后合影)
走进基层·普法缔约
在村民会议和访谈后,村委会对实践团的建议信提出了表扬与感谢,并采纳了实践团提出的承包方案、承包合同、流转合同的草案建议。对于村中农户私下流转的承包地,准予实践团成员协助本村农户签订合同。
基于此,并为扩大宣传力度与影响力,实践团成员再次入户,向村民传达会议要旨,详细讲解承包方案,进行了普法活动,告知村民有关的救济路径,收效甚佳。
(图为实践团在农户家中普法合影)
我国是有着悠久农业历史的大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利益、社会利益息息相关。乡村更是我国经济的脉络之一,农村承包地问题也一直是法学界普遍关注的命题,这不仅要求城市、乡村社会群体的积极响应,更是我们青年大学生群体应该关注并深入了解、积极解决的。本次实践团的调研,密切关注着农村承包地制度的运作,是对法治脱贫要求的落实,也是对青年群体助推乡村建设的使命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