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282):再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沙集小学 刘冠男
杨绛先生的这本《我们仨》藏在家中书架上已经多年,之前也翻过几页,后由于种种琐碎之事给搁置。这次决定静下心来,再读一读《我们仨》,发现我们理想中的爱情、亲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
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润物细无声的诉说,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看上去越平淡的日子,越往后走就越觉得难能可贵。人这一生,经历再多的繁华,到了晚年的时候都是如出一辙。
《我们仨》是女儿钱媛生前起草未完的文稿,杨绛在女儿、丈夫去世四年后写完出版的这本回忆录,也是完成了女儿一份未尽的夙愿。杨绛从1935年7月和钱钟书结婚写起,一直写到钱钟书离世,历时63年,怀念那段“我们仨”在一起的日子,平凡而奢侈的日子,经历了多少悲欢离合,也经历了多少人生坎坷,他们总是保持乐观,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我们仨,她是最贤的妻,最暖的妈,最温柔的女人,读了一辈子的书,她用笔记录了一家人的日子,文字是永久的,于是他们仨,永远快乐的在一起 ,她的笔整理传承了丈夫的学问,而我却是那小屋时空里的客人。
初读只觉得文笔温柔、细腻,充满浪漫,羡慕他们爱与被爱、相互尊重的爱情;再读时,从平平淡淡的日常琐碎的文字描述中,感受到的是一家三口浓厚的眷念与羁绊。
感知幸福是一种能力,我们往往羡慕远方的风景,殊不知当前也有温润的柔情。
愿我们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感知到爱与被爱。

【责任编辑:你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