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学子实践反思|红色遗迹保护路在何方?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频道

华农学子实践反思|红色遗迹保护路在何方?

2022-08-10 16:43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 杨傲雪_5180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红色遗迹保护路在何方?

通讯员:王菁 岑志南

7月9日至7月15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赴云南昆明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走访十处红色革命旧址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对红色旅游与红色遗迹保护的关系、红色遗迹保护的现状、如何更好地保护遗迹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调研与深入思考。

  •   红色旅游助推遗迹保护

  红色遗迹保护是一个耗时长、要求高、难度大的工程。在抗战胜利纪念堂进行调研时组员们找到了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情况,询问具体遗迹保护的流程。据工作人员介绍:自抗战胜利纪念堂被列入文物保护范围的红色建筑后,昆明市政府会出资聘请专人来维护,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对其进行修缮,通过专业的技术指导实现对文物的科学保护。“要用技术为遗迹保护保驾护航。”组员岑志南在笔记本上写到。

                                                                      (抗战胜利纪念堂)

但随着调研的深入,我们也发现了昆明红色文化遗迹保护存在着一些问题。昆明市红色文化遗迹大多集中在翠湖附近,得益于政策扶持与红色旅游的区块发展,翠湖片区与昆明市红色文化遗产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遗迹的修复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红色旅游的发展又反推遗迹的修复,形成了红色遗迹的片区保护。但在文化遗迹集中度不高的其他区域,规模较小,分布不集中的革命旧址和建筑遗址也难以形成片区保护。未被列入文物保护范围或者经济价值不高的红色建筑则更容易被忽略。旅游业属于市场经济范围,资本的逐利性并不会考虑到保护难度高盈利小的红色遗迹。                

(组员在询问工作人员)

于此同时,发展红色旅游业给城市带来的优势也同样不可忽略。据组员了解,2004 年以来,昆明市为了打造红色旅游,先后对朱德故居、抗战胜利纪念堂、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旧址等遗址进行了保护,形成了发展红色旅游的重点产品系列,为昆明市红色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以红色文化遗产为先,全面推进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产业的融合。组建了昆明市红色旅游理论研究基地,并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推动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构建红色城市的过程中,红色遗迹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

 

  • 遗迹保护应因地制宜

   在调研过程中,组员们还发现文物保护的方法不尽相同,各有侧重点。如朱德旧居、聂耳旧居和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的保护方式是以风貌修复为主,修复结构稳定。修复好后的遗迹空间格局明确、建筑外墙整洁,建筑原有风貌保存完好。“感觉这里一点也不像是红色遗址,到像是一个学校。”刚踏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时组员冯飞鹏感慨道。

    

(讲武堂正面)

诚然,云南陆军讲武堂原本就众多军事领袖的摇篮,朱德元帅就称其为“中国革命的熔炉”,讲武堂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学员们简单朴素的床铺和军服,看到了现在还在的练兵,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峥嵘岁月。讲武堂并不是非常好,甚至有些艰苦。但就如同其校训“坚忍刻苦”,严苛的训练与科学的方法成就了一批批优秀的学员。当下有着优渥教育环境的我们,也应该学习讲武堂学员们的优秀品质,不断磨砺自己更上一层楼!

    

(讲武堂陈列)

对比略显崭新的讲武堂,组员们踏入中共地下党建党旧址与西南联合大学旧址时鲜明地感受到历史在这些建筑中留下的印记。政府对于这类建筑的保护,主要采用局部保护的方式。这种非破坏性的保护方式使现存建筑可以结构稳定,建筑原有风貌基本保持原样。但同时也使得建筑式样、建筑空间有待更多的修整。

     

(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

“不同的文物有着不同的保护方式,在文物保护时我们应该因地制宜,根据红色文化遗产的环境位置、建筑质量、使用功能,采用风貌维护、局部改善等不同的保护方式,从而实现充分利用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队长王菁在离开西南联合大学时感慨到。

 

  • 遗迹保护与城市发展同心同向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红色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可再利用的物质载体,在历史、社会、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红色文化遗迹的发展与政策的扶持息息相关。政府对其文物的保护可以扩大红色文化遗产的影响范围,串联起各个红色文化遗产,形成文化遗产保护脉络。同时促进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则能打造昆明市红色文化遗产旅游名片,从对文化遗产的静态保护提高到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传承。组员熊楚周丹感慨:“这真是一个双赢的办法啊!”

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状态仍是形式主义的,冻结式保护也无法适应当代发展需求,无法弘扬和继承红色文化精神,使用方式更不能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在具体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北门书屋等商业化过于严重的遗迹和封存尚不开放的遗迹。对于未被利用起来的文物,应当主动让它们重生,实现红色文化遗产的精神延续和发展。在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宜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人民英雄纪念碑)

正如云南英雄纪念碑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旧与新交相辉映、相融相生。飘扬的五星红旗默默无言地注视着中国的解放,也同样见证着中国的繁荣发展。旧的遗迹不会成为我们发展的绊脚石,而是成为我们为之自豪的民族印记!

 

 

【责任编辑:杨傲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