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文明 收获美好——烟台开发区第四小学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缩影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增长技能的重要场所,文明校园,展示校园文明风采,也是展示一座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烟台开发区第四小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必修课”纳入日常教育之中,从识字教起、从言行抓起、从习惯养起抓起,努力使文明成为全校师生乃至学生家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习”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让校园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校园秩序良好,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让文明之花绽放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一、书香校园,播种文明
教育培养一代城市文明的践行者,需要从培养终身的阅读者开始。正是基于这样对文明的认知与构思,第四小学文明提升工作的主线,便是以构建“书香校园”为重点,为创建全区文明示范校园提供智慧支持。 环境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为了营造书香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场所和环境,学校进一步完善图书室,同时注重班级图书角的建设。
每个楼层设计了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的走廊文化,营造了一个“无人不教育、无处不课堂、无物不育人”的动态开放的教育生态环境。一楼的学校绘本诵读文化墙,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和开动脑筋,在校园的墙壁上绘制了美德、纯真、书香等一系列主题教育的设计。二楼的手工艺品,三楼的标本、模型......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这些都是开启学生探索新世界的钥匙。真正做到了“让每一面墙、每一角落都会说话。”在耳濡目染中,学生会自主地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习惯。
二、适性教育,提升素养
孩子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为其涂上什么样的人格色彩,便成为其一生的价值底色。学校有责任在学生的人格培养上,铺陈最美的文明底色。第四小学坚持“适性教育”,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前提下,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在参与和体验中提升素养,让每一个生命都熠熠生辉。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师生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百年之际,第四小学开展了“仰建团百年之荣,敬胸前飘扬之光,争时代少年之风”为主题的爱党爱国教育,通过了解建团历史,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为扛好社会主义旗帜,肩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做好准备。要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
三、家校携手,共促文明
第四小学的文明教育从学校延伸入家庭,通过孩子影响到一个家庭甚至几个家庭的文明行为的改变。 “小手拉大手,共走文明路”。学校通过下发“家校文明承诺书、学生文明承诺卡”,把学校、家庭和孩子构成发展共同体,为城市的美好、孩子的未来和家庭的和谐达成共识,倡导广大居民“走文明路、开文明车、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吸引广大家长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全区文明城市提升活动。学校开展“家庭立人五大行动”,在家庭中倡导亲子阅读、亲子锻炼、亲子劳动等活动,培养家庭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让家庭充满温馨、和谐的氛围,让小家带动大家,共同促进文明的提升。只有人人播撒文明的种子,才能收获一个美好的生活。
作者|陈颖昕
责编|吕言鑫 马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