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育精神和创新教育
从2014年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美育文件,对美育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给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重要文件,文件中提到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美育资源,强调注重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美育工作者们,赶上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国家最高层重视美育,把美育作为国家战略的时代机遇。
斯玛特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与国家的美育文件精神有非常好的吻合度。这证明斯玛特十几年来的事业追求,走在一条符合党和国家美育方向的、具有我们自己实践特点的路上,前程似锦。
新时代美育的三个要点
1.美育在20世纪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涵
20世纪初,伴随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的现代美育开始兴起,当时的蔡元培先生作为新美育的引领者,主张通过大学教育来培养一批文化精英,这批接受了现代美育的精英走向社会,用他们的审美气质、眼界和知识来影响大众,进而推动现代公民社会的发展。这种观点体现了20世纪第一代美育家,是通过学习西方、引进西方美育思想进而结合中国实践而起步的。
20世纪中期,以“延安文艺讲话”为代表“文艺为人民”的美育思想,突出强调了通过先进的文艺工作者的新创作,用大众喜闻乐见形式塑造工农兵形象,为工农兵服务。新中国成立后,整个社会主义新美育,可以看做是以新的文艺为主阵地,以新文艺塑造的工农兵形象来教育、引导广大人民做国家的主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今天的新时代美育与前两次美育的不同,是前两次以精英引导大众的现实展开,而这次是以面向全体的形式展开。提倡面向人人的审美素养教育。
两办的文件提出“九美”:语言美、心灵美、礼乐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其中,礼乐美是第一次提出。这“九美”要求我们的美育要走出艺术学科的边界,在跨学科融合中、在更加宽广的生活、学习领域中践行美育,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在这里,斯玛特实行的艺术与学科结合的课程设计思路,是与国家文件所提倡的精神吻合的。
2.理解中国传统美育的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美育思想,特别主张通过审美的礼仪、规则来让我们的社会达到一个等级有差的和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而老子的道家美育思想则不一样,主张我们的审美体验要和大自然本根的生命节奏联系起来,超越现实,在更深层的生命体验层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儒道两种哲学一个注重现实、一个主张超越。但又互补而生,建构了中国传统美育“美从礼出”、“承美合天”的人文特点。
与这种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美育精神不同,西方的席勒在提出美育概念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即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矛盾。
他认为,工业文明中的人,一点都不比古代希腊人差,但是,作为单个的人,却不能与希腊人去比心灵的和谐,因为古代希腊人是自然人,而我们今天的人则是被现代社会秩序扭曲的人。
如此,席勒美育思想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把工具理性的社会人和生命感性的自然人对立起来看,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要通过艺术审美,来解决现实的问题,让人性回归抽象的自然和自由。
到这里,我们会感到中华美育精神的特点:追求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而西方的美育,更多是在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对立张力中,追求通过美育对现实的超越。这是两个文化的不同,我们要知道自己的特点是什么。
3.创新教育和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一方面是立德树人,一方面是情感的教育、创新思维的教育。
从创新教育的角度讲,现代审美教育是现代产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
1908年设计的福特汽车运用生产线技术发展非常快,二十年卖了一千五百万辆,占当时世界汽车产量的50%以上。为什么这么快?因为它不做任何审美的装饰,全部是标准件的拼接。之后,随着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者收入的提高,消费成为现代产业的特点,而推动消费的主要力量,也由拥有产品,向提高产品的审美价值、使用的体验价值的方向发展。
今天的产业发展流程是“生产—消费—再生产”,产品的审美设计与其同步的是“品味—消费—新品味”。我们培养的二十一世纪有创造性的生产者,就是要具有审美创造的品位素养和创造的能力,这就是美育与产业的关系。
艺术创新的感觉,把企业家和艺术家共同凝聚在了一起,“文化的产业化”进一步发展为“产业的文化化”。以往的“艺术再现生活”,正发展为“生活模仿艺术”。有学者指出,“审美之战,是现代工业文明社会里经济战争的核心”。产品需要技术,但是要推向市场的话主要是靠优秀的体验和审美品位的设计。高等教育的艺术学科设置也需要变化,我们需要凝练那些纯艺术学科,不能全部以媒介划分专业,要以服务社会的不同领域去划分。让纯艺术去做纯艺术的事,让服务社会的不同产业、领域的艺术学科去做服务社会的事。审美教育,是服务于现代产业、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教育,这就是我理解创新教育和新文科的改革动力所在。
美育发展需求
两办的“意见”也针对当下的美育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们斯玛特发展所必须面对的,好在这个方面斯玛特已经开始规划和部署了。
《意见》提出要统筹社会美育场馆资源、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活动资源,还明确提出了解决好中小学生下午三点半以后的美育问题。提出要强化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意识,加强高校和社会美育机构的结合。斯玛特成立教育研究院,就是向这一方向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三、高质量发展美育
从发展的本质要求来看,新时代美育将更为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为全面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美育的高质量发展,不是个别方面的高质量,更不是围绕分数和升学的“内卷化”的高质量,而是面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主战场、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高质量发展。美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终判断标准,在于能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体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斯玛特愿同所有美育工作者一起,在国家美育文件精神指导下,共建高质量的美育教育!
斯玛特儿童美术
SMART ART FOR KIDS
☎️加盟/预约课程热线
400-00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