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找到幸福
每一个人都追求幸福人生,都希望能够拥有幸福快乐的一生,可是多数人生活在幸福之中,并没有感觉到幸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幸福一直伴随着你,就藏匿在平凡生活的每个小小细节之中。
那么怎么享受人生的幸福?今天的话题,就是力求帮你拨开云雾,带你走进幸福人生的殿堂。
一、身体健康等于幸福吗?
俗话说,“无病即是福”。
“事业、家庭、金钱、权力乘以健康,如果健康是0的话,那么一切都归于0”。
李鸿章有幅对联,“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中有钱,仓有粟,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祈大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即为地上神仙”。
有个健康的体魄,无疑是幸福的源泉。但是有疾病、有残疾的人就不幸福了吗?只是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不同而已。
还有个心理健康问题,一个瓶子里面装了半瓶水,心情高兴时,看到的是下边的半瓶水,感觉心里很踏实;心情颓废时,看到上边儿半瓶是空的,心里空落落的。为什么有些人患了抑郁症,就是看问题的角度,没看到正能量,全想的是困难和压力,难免就会消极,失去希望。
健康是幸福生活重要的指标,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有了健康,并不等于有了一切,因此,不能说健康就等于幸福。
二、家庭美满等于幸福吗?
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字眼,游子看到它,就会默默潸然泪下;那些孤单的人看到它,心里就会产生向往;最近我经常看《等着我》栏目,那些被拐卖找家的人,他们盼望家人的那种急切心情,见到家人那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令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宗民主席说,我不敢看这个节目,太伤感,太动人,眼泪流得看不下去。
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心灵的归宿。
父亲母亲在的地方,就有了家的感觉。
家是有爱人等候的地方。
家是最好的依靠,累了、倦了、心空了,回到家,也能从鸡毛蒜皮的生活里,汲取到生活的快乐与能量。
家是一起吃饭的团圆,家是晚归守侯的灯火。
无论是高官富贾,还是贩夫走卒,不管在外受到多少委屈,家都是一个抚慰心伤、憩息和充电的地方。
“天和风雨顺,地和五谷登,人和百事旺,家和万事兴”。
当心中有爱,家便是温暖的港湾;
当心中无爱,家便是肩劲的桎梏。
磕磕碰碰是伴音,聚聚散散是节奏,亲亲我我是插曲,平平淡淡是长久,这样组成了一个家庭的交响曲。
其实家也是不讲理的地方,家不是职场,在家里,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包容,而不是胜利和道理,对与错,是与非的概念不是非常明确,不要太较真儿。
儿子问:“爸爸,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出来,落在西边了?”爸爸答不上来,一巴掌揍过去:“问你老师去”。
妻子说:“今天中午猪肉炖白菜”,丈夫说:“太腻了,我不吃。”“你不吃,俺吃。”于是,两人一言,我一语,争吵开战。这不是个原则问题,没有什么对错。
如果把家务事做饭、拖地、洗衣服、扔垃圾作为一种乐趣,就会减少很多摩擦,如果把它当成一种负担,这样的家庭就很难达到和谐。家务事没有该谁干,不该谁干,只要是家庭中的一员,就有干好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成员吵架是一件很经常的事,吵架是人的性格决定。两个性格刚强的人,吵架就成了生活的一种习惯现象,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有一次,我去一个同事家串门,留在那里吃饭。他们夫妻之间吵开了,而且动了手。我一动不动,照常吃饭,吃完饭,我告诉他们,“你们接着闹,我走了”。这对老夫妻现已经80多了,晚年两个人生活的很好,但吵架从间断,吵架成为他们生活的一种节奏。
但吵架不能说过头话,“不过了,离婚去!”骂孩子,“滚出去!”这话伤人伤及骨子里,让人无法接受,严重的可能会造成家庭破裂,孩子出走,后果不堪设想。
激情中的言行往往是偏激的,不理智情况下的决策往往是错误的。因此,吵架中的语言都不算数,更不能翻历史旧账,回忆痛苦的过去,是对自己最大的折磨。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三、事业成功等于幸福吗?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事业,既然选择了自己心爱的事业,那就无怨无悔,为之奋斗。
我参加别人的婚礼,有时候让我讲几句话,我交待一对新人的时候,有两句话总是在重复:“当一等人忠臣孝子,做两件事创业持家”。把创业作为人生的一大要务,必须做好,而且是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我遇到了一个老板,事业干得非常成功。但他本人总是说,“人活着有什么意思?经常遇到非议,还有人扔砖头,使绊子,真是太累了!”
我说:“假如你掉进一个大坑里,无论怎么努力也爬不上来,在一旁幸灾乐祸的人们,不但不救你,还向你身上扔砖头,只要你保护好你的头,别被砸死。那会怎样呢?”
他两眼放着光对我说:“当然是越多越好。那样我不就踩着砖头出来了,谢谢你的提醒和启迪。从此,我再也不过于在意别人非议和评说。”
我问:“这样,你好些了吗?有点快乐和幸福感吗?”
他停顿了一下说:“最近几年,基本上忘了幸福这个词,每天忙忙碌碌,没有时间和家人团聚,几乎天天在外陪吃陪喝,陪笑脸儿。”
我问他:“你现在身体怎么样?”
他无奈的说:“大不如以前了,除了身高不高,哪儿都高,颈椎也不好,腰椎也不好。”
大家说,这样的大老板,是一个幸福是人吗?
有时候功成名就的人,也不一定感悟到幸福,台湾作家三毛,香港歌手张国荣,应该说,都是事业成功的人士,让人们羡慕,令追星族向往。然而他们忧虑而自杀,可见他们没有感到幸福。
再说,事业不成功就不幸福吗?从世俗角度说,成功人士毕竟是少数,难道绝大多数人都不拥有幸福吗?
事业成功,这是个人幸福来源的其中一个,容易感到幸福的人,不会把事业成功的与否看得特别重,他们会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日常生活上,因为日常生活上的成就感,比事业上的成就感容易得多,所以他们的心态能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事业成功,这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幸福感更多的,是来自他们的内心。
四、名列富豪等于幸福吗?
金钱是美好人生的徽章,只有拥有金钱才能向上帝购买幸福的礼物,才能得到快乐,所以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前提。市场经济,往往有人一切向钱看。一个经商的人,是否成功?就看你赚了多少钱,数额决定你的社会地位。
金钱不是坏东西,关键是人们对金钱的态度。
金钱是老虎,玩好了,它是驯服工具,玩不好,它会吃人的。
金钱的作用很大,然而有限,感情、友谊、信任、尊重、智慧、幽默等都是金钱买不来的。
金钱可以使你过上高等生活,却不能使你获得高贵人格。
近几年的中央反腐,查出来的大老虎,他们敛财,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数额越来越大,令人触目惊心。《人民的名义》剧中有个赵处长,他贪污两个多亿,不敢存起来,不敢花钱,生活很低调,吃清水面,标准的一个守财奴。最后被查了出来,关进了监狱。这样的人生是幸福的吗?起码人生的结局是悲哀的!
小沈阳说,“财富乃身外之物,人一睁眼,一闭眼,这一辈子就过去了”。
五、幸福在哪里?
殷秀梅演唱的《幸福在哪里》,歌词是这样写的:
幸福在哪里
朋友我告诉你
它不在树荫下,
也不在温室里
它在辛勤的工作中
它在艰苦的劳动里
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
幸福在哪里
朋友我告诉你
它不在月光下
也不在睡梦里
它在辛勤的耕耘中
它在知识的宝库里
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
幸福就在你辛勤的劳动里,幸福就在你聪明的智慧里。我从小记住的一句话,“勤劳致富”。到今天,我对这句话有点异义,单纯的勤劳是不能致富的。
改革开放初期,我家有几亩地,因为缺少劳动力,种地马马虎虎,我的邻居是个农村的老把式,非常勤劳,把土地操持得非常精细,由于不舍得施肥,浇水不到位,因此产量不高,收成还不如我的好。
勤劳加上智慧,才能拥有幸福。
在我们平凡的生活当中,幸福就是一种感觉。
疫情期间,封城了,被关在家中,把人快逼疯了。解封了,人们才感受到,原来每天正常的工作生活,就是幸福。
我们今天坐在这里,分享什么是幸福?与乌克兰的背乡离井的150万难民相比,我们应该是幸福的!
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写道,“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辆电车走向工厂的时侯,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侯,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着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侯,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在幸福之中呢?”
只要你看过《长津湖》、《上甘岭》电影的人,你才能认识到魏巍这段话的涵义,零下40度的严寒,战士们穿着单衣,吃着雪拌的炒面,进行惨烈的战斗。历史不能忘却,英雄必须铭记!
是的,我们应该知足,我们就生活在幸福之中!
什么是幸福?《人民日报》是这样解读的:
人们总是把幸福解读为“有”,有房有车有钱有权。
幸福其实是“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灾。
有,多半是给别人看的,无,才是你自己的。
我个人认为幸福有五项指标:有一个稳定的职业,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有几位知心的朋友,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一个平安的人生。
02
让自我感到幸福
每个人都存在着如何认识自己的问题,换言之,无论一个人身居何处,官至何位,都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自知之明”。
现实中,有许多人自我感觉良好,过于自信,甚至自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迷失了自己,偏离了生活的轨道,没有活出高质量的人生。
为什么说,认识自己是件很困难、很复杂的事情,这是因为,认识自己需要拨开许多迷雾,才能看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清澈湛蓝的天空。而要拨开这许多迷雾,需要一个人的自觉反省和自觉革命,反省已属不易,革命更要带有创新意义,而且还要“自觉”二字,因此,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看到,那一片属于自己的清澈湛蓝的天空。
《道德经》有这样一段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能认识了解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量,能自己战胜自己才算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坚持不懈的人就是有志气,不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存千古的,当然算作长寿了}。
自知要从自足开始。自足才能感悟到幸福。
我退休后,从繁华喧闹的省城济南回到了偏僻清静的故乡,过上了田园生活,每当在清新田间散步,嗅着泥土的芬芳,思绪常常回到半世风雨的沧桑岁月。
我生在农村,当过小学民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班主任,主任,校长,教育局长,最后从山东省教育厅退休。单纯的教育经历,美好的校园生活,幸福的教育人生,让我久久不能释怀,我自认为,我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满足的一生、幸福的一生。今年,我写下了《幸福教育人生感悟》,发在嘉祥作协交流群,后《齐鲁文坛》、《光明日报》主管的《新天地》杂志给予刊发。
我从自己人生经历感悟幸福人生:
《学贵于勤》学生的幸福源自于青青校园里快乐成长,考上理想的学校。
《教贵于法》教师的幸福源自学生的求知、进步和升学。
《育贵于心》班主任的幸福源自于与学生融为一体,共建班集体荣誉。
《治贵于实》校长的幸福源自于学生成长、教师成功、学校成名。
《管贵于活》教育局长的幸福在于营造优质育人环境,推动教育全面发展。
这是我个人经历的一点感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找到幸福点,找到了,就有了方向,就有了动力,就容易感到知足。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如何构建幸福课堂,我以为幸福课堂应该是这样的:“所谓幸福课堂,就是爱教爱学,会教会学,教会学会。在情感互动中,师生享受幸福快乐”。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这是教书育人的真谛和精髓!
大家都知道,班主任是个辛苦活。“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班主任一天到晚与学生打交道,事无巨细,辛勤操劳,真是累死人的话。
一届又一届的轮回,一届又一届的重复,自然也就有了一届又一届的操劳,上课难免有孩子不认真听讲,作业难免有孩子不教,考试难免有孩子分数不满意,晨读难免有孩子迟到,课间难免有孩子打架闹事。
学生处于人生的初步成长阶段,自我控制能力弱,有的是在叛逆期,他们把老师所有的关爱当成无限的针对,故意淘气,甚至恶语相向,恶行相对,把老师一颗关爱之心击得支离破碎,班主任工作真苦啊!
不过,班主任工作也有乐,当你走进教室,那乱哄哄的嘈杂声戛然而止,变得鸦雀无声,你会有一种威严幸福感;
全班同学聚精会神的听你开班会,传达指示,下达命令,你会有一种首长幸福感;
当你的班级考试成绩或文体比赛获得奖励,你会有一种成就幸福感;
家长、社会、领导、同事给你点赞,夸赞你治班有方,你会有一种自豪幸福感;
只有这时候,你才觉得一切的努力都值得,这种至高无上的精神满足,就是班主任最大的快乐。
苦和乐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就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只是我们内心的感受不同而已。如果班主任保持良好的心态,做一个快乐的人,传递给学生是满满的正能量,就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你付出的多少,最终收到相应的回报,学生的成功与否将会印证你的当初。今天,40年前的学生来听我讲课,就是对我当初最大的认可,这是为师者最骄傲的地方。
《幸福教育人生感悟》发出后,得到很多同仁的点赞点评,我在回复的时候说了这样几句话:
“人的一生,奋斗的一生,起点低,每进一步,自足,珍惜,记住的是正能量闪光的碎片;退休了,闲暇了,忆起当初,兴奋、幸福!写下来,打发时光,自娱自乐,至于文笔文风,文中内容别太在意,不要太累,做一个简单快乐的自己。谨此,答谢关注我的同仁。”
近两年,我写了几篇回忆文章。
《北马小学变迁记》荣获山东省教育厅离退休干部改革开放40年征文优秀奖,我在北马上学时的张老师,今天来到了现场,老师到来,让我非常感动,这是对我当初学习的检验,也是对我今天的鞭策和鼓励。
《人生第一站》《人民日报(幽默与讽刺)》2019年9月13日、20日、27日,分三次连載。这篇文章写的,我是泰安师专毕业,分配到国营南阳湖农场子弟学校任教,三年的难忘岁月。今年五一节,当年的部分同学聚会,邀请我参加,我送上了一首诗:“南阳湖畔结同窗,四十春秋诉衷肠,韶华拂面君不见,盛世重逢话安康”。今天南阳湖学校的学生来了十几位,见到他们,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南阳湖农场,我人生的第一码头,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烙印。
《我与文学的三段不解缘情》参加《中国乡村》杂志2021年征文大赛荣获第1季度一等奖、年终总评二等奖,并发表在《中国乡村》杂志2021年第4期。这篇文章是写的,我与嘉祥作协的文友们一起采风,搞活动,搞创作的精彩画面。近五年,我们推荐了7名省作协会员、29名市作协会员,县作协会员已发展到204人,在有关报刊网络发表文学作品三千余篇,出版文学书籍17部。全是满满正能量,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今天我们的作协会员来了36多位,这是我们一个战壕的战友,在工作创作活动中,结下了最纯真的友谊,尤其是王万祥老师、张庆余、马德居三位老师,70多岁了,亲临现场,令我非常的感动。取得的这些成绩,都是县文联坚强领导和正确指导的结果,我看到县文联王鹏主席亲临现场,这是对我们作协和我本人的鼓励。
《托起莘莘学子文学梦》原题是《有一种幸福叫回忆》,这篇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主管的《新天地》杂志2021年第4期,我当了本期的封面人物。写的是当年在嘉祥一中创办麒麟文学社的故事。上一期的主讲人何林就是当年创办麒麟文学社的发起人。像何林这样,当年文学社员走上文学之路的,就有100多人。每当我看到当年的学生,今天你成才,看到他们的新作,见诸报刊,亮相荧屏,听到他们时常来电话叫一声“张老师”,一种幸福涌上心头,有一种自豪的成就感!
人生有那么一段时光,藏在心里,是一种幸福;有那么一段经历,与大家分享,更是一种幸福。
今天老师来了,学生来了,同事来了,文友来了。新老朋友相会于公益课堂,这真是人生的幸事,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此,我以最诚挚的心情向各位的到来表示深深的谢意
03
让自己得到幸福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无论贫穷还是富裕,也无论男女老幼,没有人不希望生活在幸福中。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那么,我们就向幸福出发吧。
一、做一个能感悟幸福的人
俗话说,“身在福中不知福”。人生下来就自私,人的欲望是无尽的。官大官小,没完没了,钱多钱少,都有烦恼。
古人写过一首《不足歌》: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思娇娥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良田置得多广阔,出门又嫌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恐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县官还嫌小,又想朝中挂紫衣;
一品当朝为宰相,还想山河夺帝基;
心满意足为天子,又想长生不老期;
一旦求得长生药,再跟上帝论高低;
不足不足不知足,人生人生奈若何?
若要世人心满足,除非南柯一梦兮。
人真正的富有是内心的安宁、生活的平淡。内心的安宁,是经历了岁月打磨,或世事沉淀之后的,几分从容,几分淡然,几分释怀,几分知足。
世间之事,纷纷扰扰,对错得失,不可强求。“做人太强,结局荒凉”。
电视剧《人世间》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15位主角,人生不同,各有各的志向,各有各的选择,各有各的惆怅,各有各的命运。好人未必好命,高官、学者、富人未必有幸福。相比之下,炳坤和郑娟,最基层的两位,生活最低调,半生苦命,始终是觉得是踏实的,没有怨言,没有攀比,没有消极,日子再苦再难一直向前,全是积极的正能量,最终有了一个幸福的晚年。
自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世事如何变化,拥有一份乐观豁达的心情,怀揣一份内心的安宁,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新世纪初,我还处在中年时期,我在《青年心理》杂志上发了一篇《人到中年》,其中有这样几段文字:
人到中年,责任如山,上孝敬老人,下要供养孩子,工作压力,家庭负担,朋友相托,亲戚期盼,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操劳的皱纹有增无减。
人到中年,如日中天,为了事业起早贪黑,风雨不断,不辞劳苦,孜孜不倦。顾不得享受天伦之乐,耳边常闻声声抱怨。
人到中年,稳重当先。往往心不服输,固执己见,不愿接受生活的平淡,“闯”字好写不好干,经常引发一些无谓的事端。最宝贵的东西本来就在身边,却熟视无睹,不知珍惜留恋,往往失去后,才有所发现,可惜已晚。
年轻人为了生存,为了家庭,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忙碌奔波,没有感悟到身边的幸福。其实这正是为打造未来幸福,所必须努力的过程。没有今天的辛劳,就没有后天的幸福。
我现在到了老年,到了休息的驿站,“千斤的重担轻如两”,回到故乡,我漫步在田野间,迎着暖暖的细风,嗅着泥土的芬芳,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心旷神怡之感油然而生,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最幸福的人。
然而,有的老同志退下来并没感觉到幸福,因为他忙碌的惯性思维没有停止,突然间无事可干,一时难以适应,心里感到空虚和痛苦。
心理上一旦出现了空虚,迷茫,颓废和无意义,情绪的低沉,就是疾病的伙伴,如果不及时调整心态,当下的幸福就会擦肩而过,与你无缘。
别太在意自己的一时得失,心宽才能体胖。幸福向你来敲门,你去热情地迎接它,体验它,感悟它,享受它,那么幸福会永远伴随着你。
二、工作中感悟幸福感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吗?感到快乐吗?如果答案是有的,你会在工作中感到快乐,获得幸福。
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启发:
有一天,一个人路过一个建筑工地,看到三个工人正在干活。
路人问第一个工人:“你在干什么?”工人说:“我在搬砖。”十年之后,这个人还在搬砖。
路人问第二个人:“你在干什么?”工人说:“我在建造一所房子。”十年之后,他成了包工头。
路人问第三个人:“你在干什么?”工人说,“我在创造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十年之后,这个人成了著名的建筑大师。
其实我们很多人对待工作,就像故事中的第一个人,机械的劳动着,不愿意动脑子,只是简单重复,感受不到工作的快乐。
缺乏使命感的工作,会让人陷入日复一日、毫无新鲜感的重复劳动中,机械、枯燥、缺乏创造性与热情,最终消耗的将是我们最珍贵的生命,幸福也就随之而消失。
三、人际交往中感悟幸福
有人就有江湖,就有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无处不在,并且决定了你人生的幸福感。
缓解压力压力来自方方面面,工作中有压力,学习时也有压力,家庭关系中也有压力,压力变成了动力,很多压力就会瞬间化为无形。
人生就像一支铅笔,开始很尖,字写得多了就变得圆滑了,如果承受不了压力就会断掉。
如果一味沉溺与过去的得失对错,幸福会离你很远。人都会犯错误,别后悔自己的过去,对与错已成为历史,不要计较别人对你的评说,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要学会承受,学会坚持,学会释放压力,做到自我解放,就能在白纸上画出美丽的风景。
注重沟通
善于言谈沟通,而且注重对象和技巧,遇到什么情况说什么话,见到工人聊机器,碰到农民聊种地,遇到女性聊穿衣,拜见老人啦过去,见到领导谈建议,言语要诚实,态度要诚恳,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心里就会涌有幸福感。
不会沟通,或不善于沟通的人,往往是内向性格,经常生闷气,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刺伤了你,你生闷气,可别人不知道啊。你自己生窝囊气,时间久了,你的心理疾病会变成生理疾病,所有的重症患者多是由生闷气是引起的。
“生命在于运动,资金在于流动,朋友在于走动,交流在于互动”。
难得糊涂
郑板桥老先生有一句名言:“难得糊涂”。这句话的内容是小事糊涂,大事明白,里面包含着极大的聪明和智慧。人不能因一点一滴的小事而影响重大事务的进程,避大就小,能让则让,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人一步天地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如果以此宽阔的胸襟处理人际关系,你会就感到轻松和幸福。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句出自曹雪芹《红楼梦》,说的是王熙凤的。我最近听《三国演义》,这里边耍小聪明的好几人,蒋干、曹休,尤其是杨修,结局都是可悲的。
聪明,是对一个人的夸赞,它是个褒义词,一旦耍小聪明,那就另当别论了。
乐于助人
从小到大,我们就被老师和家长教育,要乐于助人,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帮助的人越多,自己就越开心,在乐于助人中享受尊重、快乐。小品演员郭冬临演的《有事你说话》,或许大家都会记忆犹新,帮助别人,是一种义士行为。
帮助别人,不要让别人感恩你,把对谁有恩的话题挂在嘴上,受你恩惠的那个人,心里是不舒服的,尤其是他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当了领导,你再说当初的那些事,他会记恨你的。
简化生活
当今社会,生存压力大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从上小学开始,无穷无尽的功课铺天盖地。我们工作了,为了提职加薪,也往往需要不断的努力,甚至拼命。市场经济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我们常常忘记享受拥有的一切,甚至忽略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一种智慧,能力并不代表智慧,智慧是四两拨千金,化腐朽为神奇,融入思考,抓住本质,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四、在奋斗中感悟幸福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出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2018年新年贺词。
漫漫人生中,唯有努力拼搏,方能不留遗憾。
唯有累过,方得闲;唯有苦过,方知甜。
机会永远只给有准备的人,只有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脚踏实地的努力奋斗,我们才能驾驭自我,活出自己的精彩,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前天,我看《等着我》栏目,述说的蓝冬冬离家9年,妈妈找他回家。蓝冬冬高中毕业,在家做红酒生意,投资12万元被骗,于是,他离家出走,想挣大钱。他妈妈,一个农村妇女,靠摆地摊卖袜子,一天一元钱的生活费,一年连一顿肉都没吃过,一点点的常年积攒,帮他还清了12万元的债务。他自己出走9年,与家里失联,在大城市里,光想着挣大钱,不能脚踏实地,结果不仅没挣到钱,反而又欠了一屁股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务实,勤劳,坚持,不放弃,才能改变人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