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学子三下乡: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频道

中南学子三下乡: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2022-08-19 00:42

来源:中南大学 | 阿依江·沙拉玛提_5267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校园在线8月18日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盛夏时节,中南大学56度中南民族团结实践团赴新疆伊宁市“夏乡征途·踏寻红色脚印之行走的思政课堂”宣讲分队在新疆伊宁市如火如荼推进实践活动。今年恰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这赋予本次暑期实践别样的政治意蕴和青春气息。7月初,实践团启动寻找本地“闪闪红星”活动,共同寻找红色故事亲历者,向全社会讲好本地的红色故事。实践团通过采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副县长、民族小学校长、村妇联主席、基层青年党员干部等,以弘扬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传承高尚品质和红色基因。

忆峥嵘岁月,筑红色信仰

 伊犁作为祖国边疆地区,它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坚守在基层岗位上的党员干部,正是因为他们的主动担责与付出,造就了现在和谐美丽的“塞外江南”。采访第一站来到了一位党龄即将要满五十年的老党员家中,他是历任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副县长的78岁老先生——肉扎洪·吾西拉洪。老先生于1972年8月1日入党,如今已入党五十年之久,老党员与我们讲述自己坚持履行当时的入党初衷,入党40年来依旧密切关心国家大事,学习重要讲话,并且与老百姓友好相处,关注乡亲百姓农耕放牧问题,积极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当爷爷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获得“优秀党员”称号时的情形时仍忍不住热泪盈眶。当团队成员真正走入其家中,和老人家接触交流,还有幸得以观赏抚摸其奖章,那种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绝不是以前通过网络视频或文字能感受到的。老先生始终将为人民做贡献作为自己的工作指南,为牧区各方面工作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当回忆起工作历程中最难忘的荣誉时,老先生的回答仍是离不开他最关心的——牧区生态建设和发展。他说“最让我自豪的荣誉有两个,第一个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防灾工作中获得‘先进个人’称号,其次是在自治区牧区实现森林化工作中获得‘优秀个人’称号”。在采访过程中实践团队不仅感受到了老一辈少数民族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发展速度之快的欣慰,也感受到了老共产党人对党和祖国的深厚感情。也许基层工作人员每天辛劳的工作,对于群众呈现的只是一份文件,又或者几行字,也许他们所致力于改变的民生问题映跃到纸上只是一串数据,但是点点滴滴都肩负着重大的责任。爷爷在牧区坚守将近20年,帮助当地乡亲百姓解决农耕放牧问题,积极为家乡的发展做出实效贡献。从中切实感受到如今安定富饶生活背后的来之不易,正是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坚守造就现在的新疆,油然对中国共产党及老党员多了一份崇高的敬意。


图为肉扎洪·吾西拉洪同志佩戴党徽接受采访。西仁娜依 供图
      青春心向党,筑梦正当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和使命,一百年来,各个时代的青年心怀“可爱的中国”美好期盼,前赴后继,努力探寻救国图存的出路,始终不渝为信仰而战,开创中华民族的新的历史伟业。采访第二站则选择了一位尼勒克镇的选调青年基层干部阿依克力木,将视角转向祖国青年力量。当下不断号召新一代青年向中部、西部走,为基层治理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这一切都催生和萌发了他来到祖国边疆,助力边疆地区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动力和理想。他声情并茂的向团队成员讲述在基层工作的历程与困难,无论是从防返贫监测数据的落实,到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季度核实;还是从疫情防控的逐一电话落实,到低保户信息的系统录入,如何通过自己的细微努力不断构起和群众沟通的桥梁,让群众更加精准地理解相关规定和政策。“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斯既可以指“这个地方”,也可以是“这个时代”。作为站在时代浪潮上的新时代大学生,采访的时间虽短,却让青年担当走进成员的心中,这一分一秒凝聚起来的正是爱国团结的有力后盾。

图为图为团队成员与青年党员交流。阿依江 供图

党员勇担责,抗疫显担当

下一站的“闪闪红星”,便是目前从事大通县妇联主席兼任保健员工作的郭小梅同志,团队有幸跟随她体验了她一天的日常工作安排。因新疆疫情反复,按照“精准防控”“高效快速”的要求,作为保健员的她匆匆身着隔离服,站在疫情封控区给社区居民进行漫长的核酸采样工作。没有誓师会,没有请战书,只有一颗爱心;没有警服,只有一张张居民都熟悉的面孔;采样、宣传、劝导、防护、消杀、排查……郭小梅同志在妇联主席和保健员这个岗位已经工作了将近20年,但她无怨无悔。面向群众时,她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向他们解释,在录信息时,又一遍又一遍的询问群众核对信息。在一件件看似简单、细小的工作中,感受到了基层工作人员的不容易,更明白了基层治理不是唱高调、说大话,而是在细微之处下功夫、焦点之处重落实。一天的体验生活,实践团队对于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明白党员身份的背后凝聚着为民奉献的一点一滴的言与行。

 图为郭小梅同志在为当地居民做核酸。李桂芳 供图

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形式采访一位位优秀党员,感受到热血的“温度”在心中蔓延开来,希望这团“红色圣火”也能在他人心中掀起“燎原”之势,使更多人在其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成就更好的自我!

【责任编辑:阿依江·沙拉玛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