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319):“新教育实验教师发展‘三专’研讨活动”心得
“新教育实验教师发展‘三专’研讨活动”心得
“站在教室讲台上的那个人,决定着教育的基本品质。所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课堂、课程等活动, 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成长就成为无本之木;没有教师的研发,课程就成为无源之水;没有教师的实践,理想课堂就成为水中之月。”所以,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最基础的力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更是学校未来的希望。为助力更多的教师迈向优秀,丰富暑期生活,丰盈生命厚度,我们培育站开展了“新教育实验教师发展‘三专’研讨活动”。
活动开始,睢宁县教师发展中心培训部张跃主任和培育站王校长为本次活动做了简短的讲话,感谢本次教研活动的导师们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一线老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希望培育站和工作室的每一位学员都能学以致用,努力进取,尽快成长。
活动正式开始,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李本松校长为我们分享了《课堂教学模式及代表性实践探索》的主题讲座。李校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案例为我们讲述了三种代表性教学模式:一、洋思教学模式;二、杜郎口教学模式;三、学进去 讲出来(学讲模式),并具体阐述了每一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及每种模式的基本教学环节。
李校长分享给大家教师教学行为的“五步”:
①“让一步”:预习指导要让学生自主发现、感知和提出问题。
②“慢一步”:解决问题不要忙于给出答案,留下“讲出来”的话题。
③“退一步”:教师退到后台,把黑板和讲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出来”。
④“停一步”:在需要帮助和指导的学生旁边驻足观察,以发现问题,单独指导。
⑤“缓一步”:不要急于总结、概括,给学生留出想一想、悟一悟的时间。
除此之外,李校长还为大家阐述了合作学习及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等,学员们受益良多。
接下来由李集镇中心小学的杨雅迪老师,为大家分享她的教育故事《不忘初心 静待花开》,杨老师参加工作仅三年时间,但她的成长却非常迅速,那厚厚的证书更让我们感受到她的努力。
杨老师一连用12个“源于”阐述她的成长,动情讲述她在教师这条成长的道路上,一路困惑,一路思考,也一路收获的教育故事。尤其在她讲述她和学生小天之间的故事时,也让我回忆起了我所教过的孩子们,其实这样的教育故事在老师和孩子们之间时有发生,但是每每发生都会深深地着感动我们、同时也激励着我们更努力的前行。
江苏“最美教师”,江苏省劳动模范,王集镇中心小学美术教师朱永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他的教育故事。
教师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朱永老师结合自身从教几十年的成长经历给出了诚恳的见解。朱老师提倡学习三种人的精神,独特的解读让我印象深刻,像一位乞者一样为了教学生活尝试阅读百科全书;像一位拾荒者做好知识观念的分类;像一位窃取者盯准目标,有所收获。朱老师语言诙谐但却蕴含着质朴而深刻的道理,这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践行教学行动的有力指导。
朱老师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是这样修炼而成的,并提醒大家,不论何时我们都要做一名合格教师、做一名特长教师、做一名特色教师、做一名品牌教师、做一名魅力教师。朱老师用吃苦耐劳、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教会孩子用眼睛去发现美,教会孩子用画笔绘画出眼中的美,这教会我们应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沙集中心小学的靳红老师为我们分享了《追梦,一直在路上——“白鹅班”叙事》。靳老师分享了她在缔造完美教室的过程中和孩子们之间发生的趣事,他们的班名、班徽、班书、班歌、班训都是她和孩子们共同创作的。同时靳老师也分享了怎样引导孩子们进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
从靳老师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了她对孩子们的关心与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用心,同时也学习到了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老师,我们要时刻激励自己还要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教学素养,努力成为成熟专业的教师。
活动尾声,培育站王鸿校长结合新教育实验作总结发言,给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给予了指导,寄予了希望。“三专”指的是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
总之,优秀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与追求完美的职业角色形象,积极主动地寻求自我发展;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端正自己;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相信在导师们的引领下,我们一路前行一路学习,终会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