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万千炽心 助声声不息 ——中南学子探访太原阳光狮语听障儿童康复中心
集万千炽心 助声声不息
——中南学子探访太原阳光狮语听障儿童康复中心
听觉是人类感知世界,学习言语、语言、阅读和发展认知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儿童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听力障碍严重影响其言语、语言功能发育,先天听力障碍还会影响儿童认知、情感、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7月18日,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守护童音”团队响应大学生三下乡的需要,来到了山西省太原市阳光狮语听障儿童康复中心,探访当下听障儿童康复中心的现状及主要日程,以及听障儿童在当今社会所面对的困扰。
一、持之以恒 筑梦精彩未来
“守护童音”团队选择了太原市阳光狮语听障儿童康复中心作为社会实践地点,并确定选题为“听障儿童语言能力康复的相关研究”,旨在以听障儿童这一社会特殊群体作为对象,探究其术后(植入人工耳蜗或助听器)语言能力的康复问题,为这一容易被忽略的社会弱势群体发一份声,为在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路上不能被忽略的特殊群体出一份力。
太原市阳光狮语听障儿童康复中心成立于2012年,职能范围包括听障儿童康复训练、听障儿童社会公益宣教、听力语言咨询评估与指导号社区宣传康复知识、听障儿童家长公益培训等。同时,阳光狮语听障儿童康复中心是省政府民生实事残疾儿童抢救性项目定点康复机构、山西财经大学志愿者活动基地以及山西传媒学院编导系志愿者活动基地。十年来,该康复中心帮助了数百名听障儿童,为他们铺就了倾听世界的初始道路。
团队在走访时发现,不仅是阳光狮语康复中心在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这项工作,还有许多社会机构给予了孩子们关心与帮助。我们了解到有医疗机构曾在这里走访调查,也有机构为康复中心捐赠物资。有许多素昧平生的人,秉持着一颗赤诚之心帮助着这些孩子。
![]() |
图为太原市阳光狮语听障儿童康复中心门前所展示的荣誉称号。
二、风浪常有 坚持而禹禹行
孩子在这里毕业后,家长又会面临新的难题。如果准备让孩子进入普通幼儿园或是小学,家长往往需要与好几个学校进行沟通,但有些家长会被学校以“学生已招满”为由拒绝。而人工耳蜗本是帮助孩子们听到声音的“武器”,此时也成为了他们入学路上的“利器”,因为学校无法承担昂贵的人工耳蜗受损后的赔偿。许多家长为了孩子可以有学上而随班就读,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与艰辛。如何给家长更明晰的方向?如何给特殊儿童更完善的就学环境?这是当下社会应该思考的问题。
![]() |
图为实践团队于太原市阳光狮语听障儿童康复中心进行采访。
三、真诚笑容 最好的通行证
“这里的孩子们首先是儿童,其次才是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魏老师这样说。令团队成员感到惊讶的是,魏老师在采访中没有潜意识地强调孩子们的特殊性,她所有的答案都是基于对一个小朋友的教学所得到的。她会包容孩子们对待声音的陌生,也会耐心地告诉我们孩子们明天所学习的内容。团队成员都感受到了这份无言的平等与关怀。
走进了康复中心的教学区,谁都会发现这里真的与其他幼儿园一样,门口处挂着每个小朋友的签到表,房顶上悬挂在小朋友们的手工作业,个个充满童趣。放眼望去满是鲜艳的色彩,仿佛呈现着他们鲜活的生命与异彩纷呈的内心。团队成员站在窗前看着老师们富有耐心的教学,能够感受到她们对这些孩子们深切的爱与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孩子们也没有一丝因疾病而产生的失落,所有的孩子都展露出灿烂无比的笑容。
![]() |
图为太原市阳光狮语听障儿童康复中心的小朋友们。
这是一群因为特殊原因而与世界一切美好的声响隔绝的孩子们,当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把终于把他们从残酷的无声世界拯救出来,但重归正常生活之路依然艰辛:与设备磨合,与社会脱轨,被冷落被孤立。为了让他们重新拥有洒满阳光的童年,不仅需要家长,特教老师,更需要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关注和包容。在这个初夏,守护童音团队实现了与这群特殊儿童的双向奔赴。我们更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让更多的人能看见这一特殊群体,发现这群“被遗忘的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