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学,学在刘中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君子之学,学在刘中

2022-08-23 11:45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0186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君子之学,学在刘中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刘店子中学    沈付现


      题记:临沂市河东区全力打造“学在河东”教育品牌,刘店子中学在行动。

       “黑夜,空旷的校园内,万籁俱寂,此时,唯有一间办公室里还亮着灯。循灯光走去,原来是办公室的主人吴连保老师在静静地看书。”

       这是暑假期间刚刚发生在校园的事。当天,学校党建办主任王剑在值班。看到眼前的场景,王老师作了拍摄,并郑重其事地把他作为榜样传到学校微信群中。作为“临沂最美教师”获得者的王剑,有“随手拍”的习惯,他拍下的人物和情境,往往能精准地传达出学校君子文化教育的理念。对我校办学传统有耳闻的人一定会知道,这是一所倡导君子文化的学校,藉助校名,接通的是孔子、孟子、刘店子的“子”文化。其中,“君子之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超越时空,正在这所学校生根着、发芽着,并企盼能够早开花,多结果。

       去年,2021年5月13日,临沂青藤文学知名作家一行五人走进倡导“君子之学”的美丽校园,作家们热情洋溢,与热爱文学的刘中学生“面对面”“零距离”深度对话文学的力量,堪称一场文学的精神之旅。“君子之学”,学到哪里?到何深度?从眼前坐着的五位临沂作家身上,学生们纷纷表示会有样学样,通过行动,实现自己的求学梦、人生梦。

       当此时,我正在家中,藉助手机,第一时间了解到校园内发生的读书情况,感慨之余,我在群内回复了几个字:“君子之学”的榜样,老教师带头,给大家作出了榜样。

       学校培养君子,君子具有向学、善学的品格。从教二十多年了,吴老师从血气方刚的一介青年,成长为一位受人尊敬的高级教师,在外人看来,可能他“高”在职称上,因为职称和工资挂钩;但在我看来,我对他知根知底,我敢说,他的“高”有时更多体现在他的读书之“高”,他为中国传统文化“唯有读书高”作了一个生动的注脚。从这个方面来讲,吴老师工作在这个学校,其自带的文艺属性正适合这所学校;而这所学校有了吴老师和吴老师这样的人,才更有勇气和自信搞“君子之学”。在时兴专家指导建议的年代里,不盲从专家一心一意搞自己校本的学校,不是说没有,而是常常时间不够久长。

        学校的“君子之学”,最受实惠的应当也必须是学生。如果说,对老师要体现一个“读书高”的境界,那么,对学生,要通过“君子之学”让学生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优进尖出,如此,“君子之学”才有意义,才会更好地服务社区,办人们满意的农村初级中学教育。

       对农村教育有情怀的刘中人是幸运的,因为距离城区远,相应地,无端干扰就会少一些,正适合我们办“君子之学”。从传统看,“君子之学”是引人入胜之学,刘中人以得胜结果为导向,以终为始,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通过读书、写作,力争让低起点进来的学生高起点走出去,让高起点进来的学生优秀着走出去,让优秀学生走进来实现拔尖式成长。这所学校能获得由区委区政府颁发的“集体三等功”的殊荣,不是偶然的,靠的是“君子”这一理想人格和精神标识,靠的是“学习”。

       如校训“君子立身,博学笃行”所言,除了以高尚的君子立身,还有就是以君子之学、君子之行立身。从表面看起来是三个方面,实则是三位一体,通过“君子之学”,实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统一。为让“君子之学”真实发生在师生身上,真实发生在课堂当中,我们推崇学术管理,谁学问高,读书高,就能有更多的发言权,更受人推崇,最后有可能成为人所羡慕的“君子学生”、“君子老师”。

       黑夜,空旷的校园内,万籁俱寂,此时,有一些办公室里还亮着灯。这是刘中“君子之学”的美丽风景线,这是“学在刘中”的生动体现……
    本文发表于我区初中语文微信公众号2022年8月21日“河东初语”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