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拓展 在写作中反思
记张文质老师的第七期教育写作研修班线上活动 7月26至28号,参加了张文质老师的第七期教育写作研修班,三天的课,我每天早早地守着书桌,摆上笔记本,如果有什么事落下,也及时回看补课。 这一次线上研修活动,尽管只有三天,而且只在线上参加,但是我想说,这是令我最难忘的研修活动。他民主、务实、高效。氛围如此地和谐:学员们围坐在一张张圆桌旁,张文质老师常常站在学员当中,使得这研修活动更像一个沙龙。虽然只有三天,却有讲座、分享、研讨、阅读、质疑、抒写、赠书,容量巨大。完美到每一个细节,包括茶歇时间的背景音乐,活动虽安排得紧锣密鼓却让人乐此不疲,十分期待。虽然只有三天,但每一个人都没有被忽视,每一个学员站了C位,作了分享。虽然只有三天,如前几期的很多学员因此步入成长快车道,成为引领一方的名师,如此地高效。所有这些都与我们平常收获寥寥的填鸭式培训大相径庭。 这一次的主讲老师都学富五车,准备充分而绝非浪得虚名。关于教育写作的重要性。张文质老师认为,写作是教师成长的一种方式,一个人的能力,像一口井,如果不去汲取,将会成为一潭死水,只有不断打水,才能让水越来越多,越来越甘甜,成为汩汩凊泉。教师应在于读写中找到生命的原点,破解生命的困惑,绽放生命的状态,当你开始表达的时候,你就不会身处底层,你就会成为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身边很多老师认为教学任务繁重,哪还有时间读写呢?张文质老师认为,书本应成为教师的标配,时时放在包里。如果你是一个勤奋的人,那么地铁上,等公交车的间隙,航班延误的时候,都可以成为老师潜心读写的最佳时机,成为老师听课的课堂。据我想来,当教师拓展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会让工作变得更高效,就会更有时间读写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大概就是如此吧! 关于如何写,张文质老师认为,首先要思考,即遇事必想。其次要与问题结合起来,独立的立场体现在问题之中,要想得快,说得慢,第三要做一个不屈不挠的博学者,至少读透一位作家不动笔墨,不读书,最后关于笔调,张文质老师的看法是拒绝大词,拒绝媚词,不用套词,少用成语,生僻词,要便宜而又复杂,朴素而有深意。 非常有可操作性,令我受益匪浅。 另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主讲嘉宾是吴昕孺老师,他是一位很博学的诗人,他主要谈了阅读的问题。他认为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会阅读,有思想,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读写,不会在读写中提升自己,挖掘自己,那么他的生活就仅仅停留在衣食住行的层面,与动物无异。 谈到阅读的重要性,他说如果一个民族不阅读,这个民族就无法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如果一个教师不阅读,就会成为平庸的代名词,如果写作者不阅读,写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从谈起。关于读什么的问题,他认为不能只读自己熟悉的无阅读障碍的书,要敢于突破自己,建议大家每年读几本不属于自己领域,有挑战性的书来拓展自己。同时拒绝碎片化,概念化和鸡汤化的崇拜阅读,这样的阅读会让自己思维钝化,亦步亦趋,在信息的洪流中,把自己原有的灵气和思想消磨殆尽。 关于怎样读的问题,吴昕孺老师列举了李白,孟浩然,孔子、曾点,柳如是和山水诗的例子,告诉我们阅读应该有宽度、有深度,有高度。这样讲座让我自惭形秽,惭愧自己读书太少,正如有一位老师评价道,我离吴老师有一万本书的距离。李晓霞、孙明霞、华玉凤、普利辉、陈志红等老师分享了他们的成长之路,让我看到他们由行走到奔跑到飞翔的过程。同时我也看到所谓写作就是将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思想变成文字的过程,只有教师自己勤奋地工作,努力地思考,努力地学习,收藏感动,探索方法,自我规划,才会有真正有价值的写作。 张文质老师鼓励老师们出书,即使书只能被收藏不畅销,也同样有价值。出书,不是为了功名,而是为了成长,为了担当,如果教师拒绝成长,就会成为教育的阻碍,最终被抛弃,这一次的培训活动让我想到很多很多,我认为每个老师都是有能力,有上进心的,需要的只是一方舞台,但更多的学校平常并不注重培养教师,等他们一大把年纪的时候才来指责他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是教师的成长也不仅仅是用人单位的责任,更需要教师对自己负责。 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像一个人的胃口,有的人天生胃口很好,消化能力很强,身体强健,粗茶淡饭也好,山珍海味也好,都可以接受。这部分就是所谓的优生,他们学习能力强,习惯好,得到的鼓励更多,于是更自信,能力更强,习惯更好,这些优生都到了规模学校,他们或许更能体现老师的教学水平。 另一部分学生有点像胃口不好的食客,挑食、厌食、偏食、消化不良,发育参差不齐。于是更加挑食,厌食,偏食,更加消化不良,于是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似乎一届比一届更甚。以过去的经验,面对具体的学生,总有些捉襟见肘。我目前面临的正是这样的挑战,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张文质老师的教育写作研究班。 我的路走得并不顺利,浪费了很多时间,曾经很迷茫。回望来路,更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教书多年,也很容易倦怠,很容易躺平。但学生的人生却只有一次,中学只有一次,每一个学生都是家庭的未来,国家的未来,都应该获得应有的发展,我觉得一个人哪怕明天就要退休,今天也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 培训结束之后,我网购了一些书,这些书分别是《奶蜜盐》(张文质)《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张文质)《分享,为师生成长赋能》(欧小丽),《如何带好问题班》(钟杰)《好学生,好学法》(魏书生)《魏书生谈语文教学》(魏书生)《于漪全集之写作教学卷)(于漪)《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学》,《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李镇西)《公开课》(陈志红)还有一些是布置给学生的书,比如《寂静的春天》《长征》,《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飞向太空港》也买来自己看一下。八月初,这些书陆陆续续都到了。 关于写作计划,我计划2至3年内出1到2本书,以后写环境和教育方面的小说散文。我之前写过一些文章,也得过一些奖项,但自己在写作上有很多短板,希望将来有机会师从良师,读一个写作方面的的研究生班,系统地学一学写作。 如此,就与优秀的人为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阅读中拓展视野,在写作中反省自己,与学生共同成长吧!
【责任编辑:你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