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院学子三下乡:旧碑桥中砌,文脉东山寻
为响应乡村振兴,弘扬优秀文化,助力乡风建设。8月14日,泰州学院“‘敬惜字纸’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寻访苏州历史上东山“惜字会”的遗存,参观东山方志名人馆(敦裕堂),为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实现乡村文化建设的寻找历史资源。此次调查偶然寻找到一方已被砖为桥梁的“宝库”碑刻。
队员们首先来到调研的第一个目的地——响水涧。因上承莫厘峰和山茅峰,沿山而下、往东而流水势愈急,声响不绝,故人称“响水涧”。刻有“寳庫”二字的惜字库残碑,就被掩埋在响水涧周围一座桥边的角落。队员们亲手将其周围的碎瓦、砖块拾去,才得以见到这块碑的“庐山真面目”。
图为实践团队在文保单位刘公堂。
图为实践团队队员在介绍碑刻。
由于改建需要,完整的惜字库虽已经不复存在。仅存惜字碑,虽被尘土覆盖、雨水侵蚀,“寳庫”二字却依旧清晰可辨。整块碑使用阳刻边、阴刻文的方式,有焰光门样刻边,长45厘米,宽24厘米,与其他石块一起,成为了支撑这座桥的一部分。队员们使用纸笔,将这块碑小心地拓印下来。
图为实践团队队员与拓印碑文。
【责任编辑:徐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