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324):教师发展“三专”研讨活动心得
教师发展“三专”研讨活动心得
沙集小学 刘冠男
8月13日,江苏省王鸿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联合王鸿名师工作室组织开展了“新教育实验教师发展‘三专’”线上研讨活动。睢宁县教师发展中心张跃主任、培育站导师王鸿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李本松校长、江苏“最美教师”劳动模范朱永老师、培育站成员及工作室成员参与活动。
上午第一场讲座是由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李本松校长分享的题为《课堂教学模式及代表性实践探索》。李校长通过解析近些年较为前沿的三种教学模式:洋思教学、杜郎口教学和徐州的“学讲计划”。洋思教学模式主张先学后教,注重当堂训练;杜郎口教学倡导“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真正做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模式同样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和目标的达成。三种教学模式都有其显著特征:可操作性、针对性、整体性及开放性,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他认为有效教学最终要达到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
接着李集镇中心小学青年教师杨雅迪为我们带来《不忘初心 静待花开》交流分享。杨老师作为青年教师,她在教育道路上不断学习、总结、反思,获得了诸多“鲜花”和“掌声”。杨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向大家分享了她的教学故事。她用和孩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是遇到困难和挫折,还是收货荣誉和奖励,都要不忘初心,始终坚信教育的价值和爱的力量,学会静待花开。
下午的讲座在“美术大师”朱永老师的教育故事中拉开帷幕。朱永老师在徐州地区可谓家喻户晓,他的教育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他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朱老师在讲座中首先阐述了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他说,你成就了孩子,孩子也就成就了你。对于课堂教学,朱老师一直秉承爱、活、乐、美的风格,他用四十载的岁月和孩子一起绘画七彩的未来。
接着沙集镇中心小学靳红老师为我们讲述她与孩子的教育故事,他们一同为班级起了一个高雅的名字-白鹅班,无论是晨诵、午读,还是暮省,都丰盈孩子们的世界。在那间小小的教室里发生着无数充满爱与感动的瞬间,那些点滴汇聚成串的美好记忆。
活动最后,培育站主持人王鸿校长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他希望借助今天的四场讲座,学员们能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登,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