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联合执法 织密监管网络 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
--浅谈如何围绕“双减”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
辽宁省开原市教育局局长 季晓伟
辽宁省开原市原有校外培训机构125所,现有91所,从业人员781名,参与培训学生逾万人。“双减”工作实施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重拳出击,重典治乱,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省“双减”工作督查组高度认可,认为我市对“双减”工作认识深刻、态度坚决、行动迅速,各部门通力合作,整治校外培训机构阶段成效明显。
一、统筹推进部署,强化协调配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市委书记谭会波先后两次对“双减”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及省市相关要求,紧密与开原实际结合,确保“双减”工作取得实效。召开了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研究我市贯彻落实“双减”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政府牵头的开原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小组,将“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国家、省市相关精神,我们紧密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开原市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行动工作方案》,成立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小组,由分管教育工作副市长任组长,包括纪委监委派驻组、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市综合执法局、民政局、公安局等9家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明确工作任务,完善各项工作措施。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抓好统筹协调,会同相关部门加强专项治理,抓好风险排查和源头化解,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全面规范办学行为、查处各类非法办学“黑机构”。建立健全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形成对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的强大合力。
二、严格从严执纪,规范办学行为
我市积极引导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机构进行转型或注销,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机构压减率达100%。严格执行“双减”相关工作要求,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明确要求培训机构不得聘用在职教师或为其提供场所。从事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质,所有机构完成在显要位置对教师资质进行公示。强化培训机构收退费管理制度和公示制度,全面落实机构收退费情况“上墙”,自觉接受社会和家长监督。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全面落实财务审计制度,建立收费台账,通过委托第三方托管,采取多种有效方式,监管资金风险,目前,91家机构已全部纳入银行保证金监管,正着力推进校外培训机构预付费监管工作。严查高中学科类机构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严禁非学科类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活动。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的管理,去年10月,我们对校外培训机构教材使用情况进行了排查整治。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及时掌握校外培训机构情况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单”制度。严格执行校外培训机构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顺利完成全国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与服务平台登记工作。
三、开展专项整治,巩固治理成果
持续高压严打。我们分组分区域对校外“黑机构”和以托管为名义进行培训活动的机构进行清理整顿,对拒不执行的“鸿文教育”依法依规强制拆除牌匾,开原市电视台对行动进行了专题报导。通过联合行动,50余家“黑机构”全部关停,并陆续拆除牌匾,16家超范围经营的托管机构停业整改,累计处理退费10万余元。我们还先后对全市校外培训机构户外广告牌匾和其它类广告开展了专项清理行动,处理公交车广告11处,路灯灯箱广告22处,墙体广告18处,32家校外培训机构违规牌匾广告被要求限期整改,6家校外培训机构媒体微信广告被责令停止。注重宣传引导。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通过电视台、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全方位进行报道宣传,同时,通过公布畅通举报电话,形成了整治工作的高压态势,营造了强有力的舆论氛围。加强联合执法。定期由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联合执法,对小区、居民楼等地点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彻底根除无证办学“黑机构”和超范围经营的托管机构。重点查处“地下”违规培训,严打“换马甲”、严查“黑机构”、严防“灯下黑”,对“萌宠部落”、“中宫格”、“金桥文具店”等9家隐形变异培训机构进行了严厉查处,真正做到露头就打、反复敲打、穷追猛打,不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决不收兵,不形成震慑效应决不收手,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持续巩固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成果。为深入贯彻落实7月22日铁岭市“双减”现场会会议精神。近期,我市果断出击,联合铁岭市委巡查办第二巡查组、开原市纪检第八派驻组、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成功打掉三家“地下黑机构”,暑期治理违规办学的战斗全面打响!
四、创新工作方式,织密监管网络
我市制定了《开原市关于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监管工作的实施方案》,聘用200名社会监督员,颁发聘任书,建立监督员微信工作群和工作台账。监督员根据区域和家庭住址认领监管机构,2名监管员负责1家校外培训机构,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机构办学行为和安全工作等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督查,协助教育部门做好“双减”政策宣传,反馈社会对机构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准确反映违法违规办学问题。社会监督员聘任期为一年,市政府负责对任期内监督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对考核评估结果予以公示;同时,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2022年“双减”督导工作方案》要求,我市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纳入教育督导范围,聘任责任督学开展校外培训日常督导,按季度工作重点完成专项督导任务;强化协会成员形成自我监管,充分发挥我市民办教育行业协会优势,协会领导分别认领六个区域,细化分工,压实责任。协会监管员负责对本区域合法办学机构和非法办学机构的监管工作,及时处理和反馈发现的问题。通过自我监管、自我约束,切实增加对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的覆盖率和实效性。自此,我市已实现对校外培训机构“三位一体”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