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新钢一小:特色育人 辉煌蝶变
舞蹈《跳荡的小钢花》、《嬉狮》荣获全国中小学第二届“春到校园”节目金奖,被誉为“艺术奇葩”。少儿体操、跳水包揽全国各级大赛桂冠,被誉为“冠军摇篮”。钢花健儿出征省运会多次占据新余市金牌总数半壁江山,被誉为“金牌大户”…… 学校先后荣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近百个荣誉称号。
一所普通小学为何能够在素质教育大军中异军突起并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声誉?立足“让每一朵‘小钢花’幸福绽放”办学理念,六十载潜心探索,六秩年弦歌不辍,一代又一代师生砥砺奋进、拼搏奉献,新余市新钢一小始终勇立潮头特色办学、以文化人钢铁铸魂,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社会瞩目的民生答卷。
文化浸润打下钢铁烙印。1958年,新钢建厂。1962年,新余钢铁厂子弟小学建校,并于2006年更名为新钢第一小学(以下简称“新钢一小”)。作为一所因“钢”而建的小学,该校伴随着新钢公司的发展而成长。为进一步发挥校园钢铁文化熏陶、感染、激励作用,焕发师生自我锐意进取的内生动力。近年来,该校举全校之力,全新设计学校徽标,建设校园钢铁新景。精心布置学校建筑墙面文化,创设坚固高大的钢铁意境,展示坚韧顽强的钢铁形象,让校园的每个角落充满浓郁的钢铁气息,整个校园弥漫浓厚的钢铁因子,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打造学校品牌形象。
与此同时,该校着力丰厚和发展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校园钢铁文化思想精髓,切实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厘清校园钢铁文化三大主体(根基——钢铁文化教育思想观,主干——钢铁文化教育价值观,枝叶——钢铁文化教育行动观)育人功能,打牢根基,丰厚主干,繁荣枝叶。为了让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钢铁文化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知,该校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校园钢铁文化体系,集可读性、实用性和操作性于一体,2020年编写出版校园文化专著《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填补了全市中小学校园文化理论体系建设的空白。
德育践行传承钢铁精神。红领巾志愿服务、环保小卫士行动、小交警交通劝导……一个个热心公益的活动身影和助人为乐的崇高善举,展现了新钢一小“小钢花”们一道道亮丽的城市风景。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该校将钢铁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充分发挥校园钢铁文化浸润思想、提升素养、培养能力、引领行动等育人功能,引领钢花少年自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行动自觉,营造人人争做时代好少年新风尚,在活动中教化,于无声处育人,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该校充分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创新德育形式和育人举措,最大限度发挥校企联合、家校配合和教体融合三大抓手德育功效,激发学生践行钢铁精神热情。邀请钢铁劳模进校讲好钢铁故事,面对面传承钢铁精神,增强学生身为钢铁后代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钢花少年刻苦奋读、立志报国斗志,树立钢铁子弟好形象。常态组织“小钢花”记者团深入钢铁企业生产一线,面对面采访钢铁工人,了解钢铁企业发展历史,熟悉钢铁生产过程,探求钢铁生产技术,唱响钢铁企业好声音,明确新时代好少年的担当和使命。联合新钢企业创建钢花少年钢铁冶炼观摩实训基地,组织学生进工厂、下车间,参观工厂生产环境,了解钢铁冶炼工艺,实践操作规程,训练技术要领,激发学生钻研探究兴趣,提升钢花少年科学素养。
形式多样的德育践行活动有声有色,营造了学生自我传承钢铁精神浓厚氛围,文明之花开遍校园。近年来,该校涌现出了江西最美少先队员刘鑫雨、新余市十佳美德少年颜希涛等一大批优秀少年典型,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
技艺赋能磨砺钢铁意志。博艺楼里,一张张别出心裁的手抄报、剪纸等艺术作品赏心悦目;听!清脆的歌声犹如广袤的原野传来天籁之音;看!优美的旋律、妩媚的舞姿,仿佛置身精彩纷呈的舞蹈世界,浓郁的艺术气息充溢着整个校园。为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化发展需求,该校树立“活动即课程”理念,让活动回归课程之本,开设打造文学、艺术、体育、国防、科技、劳动、拓展等多样化特色项目,着力建设学生社团,学生自主选课走班,培养兴趣特长,助力个性发展,大大激发了学生自我提升、增长才艺的进取热情,营造出全面发展、人人皆可成才的健康教育生态。
庄严的升旗仪式上,步伐矫健、口号铿锵、精神抖擞的钢花国防班学员气宇轩昂、意气风发的军姿让人肃然起敬。该校将钢铁文化融入国防教育,倡导爱国之心、强国之责、报国之志、卫国之勇,培育国防意识,弘扬爱国精神,让学生从小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走出了一条国防教育特色之路。少年军校和军事夏令营是该校国防教育的突出亮点,孩子们与部队驻地官兵同吃同住,学习部队优良传统,体验军人严谨作风,感受军队严明纪律,提升野外救生技能,磨砺坚韧顽强的钢铁意志,自觉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发展意识。
浩如烟海的“钢花博览”图书馆,每天清晨、中午或课间,书架前、板凳上、桌椅旁,总有一个个埋头专注的小脑袋,那么投入、那么忘我、那么陶醉!孩子们有的稚气未脱地诵读《三字经》,有的抑扬顿挫地朗诵韵文诗歌,还有的流利地背诵英文单词。当一个个钢花少年迫不及待地跑到书架边拿下心爱的图书时,书成了陪伴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忠实伙伴。诵读经典就这样在学生洁白的生命之纸上涂上最温暖的底色、在清净的土地上播下思想的种子,他们对知识的兴趣与探求慢慢地扎根心底,焕发出自我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活力。
为提升学生体育运动技艺,引导孩子们自觉强健体魄,该校充分运用学校体育资源,突出体育运动的特色、规格、创意和水平, 让学生“文明思想”的同时“野蛮体魄”,练就强健的身体,磨砺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钢铁意志。
艺术素养让孩子们享受美的熏陶。为此,该校将艺术教育融入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不断激发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翰墨飘香的书法教室,一幅幅精致的书法作品丹青溢彩,让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中华艺术瑰宝的无穷魅力;五彩斑斓的美术教室,一张张充满童趣的绘画天真烂漫,表达了孩子们热爱美、追求美的高尚情怀。合唱队的孩子们却别有一番景象,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童年,那一首首或舒缓或昂扬的曲子,让听众时而漫步在宁静的田间小路上、时而坐在窗前静静享受午后温暖的阳光、时而又在宽广的草原上奔跑……这歌声里有诗、有画、有景、更有情。
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了综合技能,磨砺了孩子们的钢铁意志、锻造了钢铁品质,注入了该校立德树人新活力。
体教融合树立教育品牌。体育特色是新钢一小享誉全国的金字老牌。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该校就创办体操、乒乓球、篮球、田径等学生业余体育训练队,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该校树立“快乐体育奠基幸福人生”育人理念,积极探索“体教融合”特色育人新路。该校瞄准体育课程突破口,将学生喜爱的传统运动项目引入课堂:在低年级开设掷沙包、滚铁环课程;中年级开设竹竿舞、跳皮筋等课程;高年级开设踩高跷、斗鸡课程,不断把快乐体育、趣味体育、竞技体育、艺术体育的因子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让体育变得丰富而有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体验运动的乐趣,打造学生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精气神。在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基础上,该校坚持传统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原则,先后创建了“国家级示范性钢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挂牌为“江西省体操跳水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和“新余市网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组建了体操、跳水、网球、足球等几十个专业运动队,成立了篮球、足球、乒乓球、轮滑等多个运动协会,发展会员2000多人。与此同时,该校精心选拔体育苗子,充分发挥学生个人优势和特长,积极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这些年来,该校向各大体育院校院和国家、省级专业队输送了380余名优秀体育苗子,培养出陈驰、陆斌等世界技巧冠军和体操冠军,走出了胡子杰、李金铭、阮家勇、傅凯鑫等一批世界体操跳水金牌选手,快乐体育让新钢一小收获了累累硕果。
新钢一小“体教融合”育人模式蹚出了一条传统项目优势突出、竞技体育实力强大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路,树起了素质教育品牌,引发全国各地教育体育部门和兄弟学校纷纷慕名来校参观交流,凸显了素质教育引领功效和辐射作用。(谢宜 供图文)
责编:张涛
统筹:曾裕忠
审核:王联福
投稿邮箱:JX_JYJ868788@126.com
江西事业部热线:0791-8639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