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教育局 落实“四个聚焦”,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聚焦长效工作机制建立
一是纲举目张,做好顶层设计,区委主要领导多次就“双减”工作听取教育局汇报,并深入教育系统,就“双减”工作进行调研指导,组织召开现场推动会,部署推动“双减”工作深入开展。区教育局先后制定了《宁河区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宁河区教育局关于落实“五项管理”的工作安排》《宁河区中小学教学视导工作方案》《宁河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等一系列工作机制,从管理、教研、考核、评价等方面全方位做实顶层设计,为提升学校管理内涵提供机制保障。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建立健全信息宣传机制,引领全社会形成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共识,真正落实好“五项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与宁河融媒合力办好《快乐校园》栏目,努力扩大教育宣传整体效应。今年以来,我区“双减”亮点工作被天津教育报等市级媒体推送30余篇,在国家级媒体刊出15篇,1名校长在全国校长论坛进行交流,全市“双减”宣传排名跃升到前列。
三是建立落实“双减”督导机制,我区率先成立“双减”工作专班,组建校外培训监管科,并建立日碰头、周报告和专项督导制度,对学校课后服务的课程菜单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学生、家长的需求,是否结合学生实际建立健全作业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强监督,督促学校切实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尝试探索建立提升课堂效益与育人质量长效机机制,促进“双减”落地。
聚焦作业管理优化
一是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出台了《宁河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实施细则》,从合理布置作业、严控作业总量、规范作业批改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全区84所义务教育学校均结合实际制定学校作业管理办法。
二是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各学校在校内规范设置“学校作业管理公示栏”,接受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是探索作业个性化,各学校在作业布置中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取分层布置,即“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芦台一中特色的分层作业、菜单作业、点对点作业,让作业有“梯度”“精度”,又体现“坡度”,满足学生个性化作业需求。
四是开展作业设计评比。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作业设计评比活动,让教师在行中学、行中思、行中悟,以芦台一小为领衔校的第一学区围绕“‘双减’政策下特色作业设计”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个性化作业管理,“减”而不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东棘坨小学为领衔校的第四学区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模式,开展了特色作业设计展评展示活动,助力“双减”落地见效。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与设计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我区10人获得作业设计案例、作业管理案例示范奖,35人获得优秀奖。
聚焦课后服务升级
一是多措并举,实现课后服务精准化,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下发《宁河区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做好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宁河区中小学课后服务考核细则》,坚持“一校一案”,落实“5+2”模式,坚持作业辅导与社团活动相统一,细化措施,强化家校共育,本着家长学生自愿参加原则,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6%。
二是构建“1+N”课后服务体系,打造“五育并举”的课程结构,努力形成“一校一品牌”。对学有困难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辅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拓展,努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动员、遴选、吸纳有意愿、有专长的学生家长及热心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课后服务,统筹利用好资源,形成内外联动新态势。区《芦苇文苑》编辑部、区消防支队、区气象局、区图书馆等专业人员以及区慈善协会、区书法协会、民办园和培训机构教师等社会志愿者50多人,先后走进校园、走到学生当中,打开课后服务新局面。各中小学依据校情组建社团1284个,引进外来专业人员200余人,有效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三是多点开花,实现课后服务特色化,围绕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为载体构建综合育人模式。方舟小学依托自身红色资源优势,打造“红色剧场”“方舟解说团”;芦台一小作为于敏母校,打造于敏纪念室、于敏科技乐园;板桥中学借力盆罐村陶艺文化,打造陶然坊。同时,芦台五中着力建设德育之窗---家长大讲堂栏目;造甲城镇教育组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专业化优势,将轮滑课程覆盖镇域中小学;东棘坨小学“志愿者开讲了”成为特色课程。各校倾心打造“一校一特色”,努力构建育人新模式,成效显著。芦台三中科技社团2名学生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获得一等奖。造甲城小学毛毛虫合唱团荣获天津市学校美育实践课堂小合唱第一名。造甲中学《航模科普教育图书》、桥北实验学校《依托素质拓展活动培植科学探究精神》获批市级立项,北淮淀小学计算机编创音乐校本课程入选2021年天津市全域科普教育成果展示《奇思妙想看未来》作品名单。
聚焦课堂教学提质。
一是夯实教师队伍基本功,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开展片区优质课评选、校本教研等“教学大比武、岗位大练兵”活动,扎实推进课程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做到课堂教学“应教尽教、教足教好”,确保“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保障学生“学足学好”。
二是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制定《宁河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视导工作实施方案》《宁河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过程视导、教学常规巡查等教学监督机制,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建立备课—备作业制度,细化教学常规管理。区教育局先后组织开展“双减背景下集体备课和管控作业专题培训”3场,参训人数达5000余人。我区另有2名教师课程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
【责任编辑:你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