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生的适应帮扶——恰适的儿童视角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一年级新生的适应帮扶——恰适的儿童视角

2022-09-04 21:09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0731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教育部公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

 

帮助一年级孩子尽早、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是家长和教师都极其关注的事儿,尤其是一年级孩子入学适应的引导帮扶。

 

在新的教育环境和观念的影响下,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儿童视角。

 

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考虑孩子的感受,是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的方法基调。

 

从成人视角到儿童视角还需恰当合适,只有恰适的儿童视角,才能对孩子的入学适应起到有力的帮扶和助推。一些不恰当的儿童视角,往往会带动一些不恰当的方法行为,起到反作用。

比如:

1.将成年人的能力进行低能化。成年人能做的,小孩多半不会;对成年人应有的要求,对小孩应该放松……由此带来的做法往往会对儿童保护过度,让其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发展。

2.将成年人的思维进行简单化。很多琐碎细小的问题,即使是有过一些学习经验的小学生也能轻松应对,比如明天要上的课需要做哪些准备等。但因为这些问题事关儿童,成年人反而甩开自己的过往经验,不知所措,不问清楚老师就没办法。对儿童来说,成年人传递的间接经验往往是可以帮助孩子成长的。

 

如何做到恰适的儿童视角?

给自己创设一个一年级入学新生的情境:

我上学了——

爸妈不能随叫随到/

我要和不曾认识的老师、同学打交道/

我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

很多时候,我需要独立处理一些事情/

我想在老师那里多得一些“小星星”

……

 

用儿童的视角高度,用成人的思维能力,思辨一下——

1.我上一年级了,我能做什么?

2.我上一年级了,我想做什么?

3.我上一年级了,我会有(该有)哪些目标和期待?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哪些必须的帮助和指导?

 

面对这些反思性问题,想一想:6岁的儿童应该有哪些基本的能力,成年人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尝试。6岁的儿童,尤其是进入一个新的、更大的群体,他(她)想要做点什么来获得注意,想要承担哪些责任来证明自己的成长?在各种学习活动中,他们产生了新的兴趣点,有了新的目标,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他们有哪些物质上的准备需要我们及时给与,有哪些能力上的不足还需要我们指导?

 

一年级,是孩子成长经历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他们因身份转换而被赋予责任,因身份转换而带来的新的需求。蹲下身子,用儿童的视角和他们对话,是对教育的尊重,回顾自己成长的经历,总结经验,是有智慧的教育。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