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实践团感悟
2022年7月24日至28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了河北省涞源县进行社会实践。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分别前往了涞源县的福泽园、观音堂、拒马源三个居委会,黄土岭村和西道沟村的两个村委会,以及涞源县爱国拥军志愿者联合会。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黄土岭村书记陈成。在他身上,我认为我看到了千万个个扎根于基层的干部的身影。他们也许十分平凡,拿着并不算丰厚的薪水,但是他们扎根于涞源这片红土地,传承着当地的红色基因。平凡中的伟大,我想就是这次实践后我最大的感受。
我们实践团刚和陈书记见面时,我对书记的第一印象就是“皮肤有点黑,是典型被晒黑的那种”“眼神坚毅,眼睛里有光”。后来和陈书记的访谈过程中了解到,除了处理村子里大大小小的事务,他还要亲自去为各个前去黄土岭战役纪念展室参观的游客进行讲解,每天可能都要上山下山好几趟,无论严寒酷暑。
村里的书记担任讲解员,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而且还是十年如一日。当被问到为什么要这样做时,陈书记认为只有自己能把黄土岭的红色故事讲好讲清楚,只有自己来才放心。在陈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去参观了黄土岭战役纪念展室,也确实感受到了这一点,更加感受到的是陈书记对这片红土地的爱。他把黄土岭战役的每个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每条路线都如数家珍。他希望能通过自己微小的力量,尽最大努力讲好讲仔细,让来的每一个人不只是拍照打卡就走,而是真正了解了黄土岭这片红土地上的峥嵘岁月和英雄故事。假如有一个人被黄土岭的故事所感动,愿意帮助黄土岭村的建设发展,那就是陈书记的最大愿望。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笨拙的宣传会有什么意义?难道不浪费时间吗?我自己也觉得,能遇到书记所想的那种情况是理想状态吧?更多可能是吃力不讨好。而且书记的薪水也比较微薄,相当于给自己额外找事。但是让我惊讶的是,陈书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在一次讲解中,黄土岭的英雄事迹感动了在全国老区建设促进委员会王建中将,在他的协调下,原北京军区善后办,出资120万,对黄土岭村的村容村貌,断壁残垣进行了这个修正,升级改造,使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当被问到2012年时刚担任书记的他对新时代有什么看法时,陈书记说:“我对此充满了期待”。陈书记有更大的抱负,对于黄土岭的最终的发展目标就是打造就是一个红色旅游景点,红色教育基地。让更多人知道黄土岭,也带动村子的发展。谈论到这些的时候,能看到他眼里的光。
小时候的我喜欢看超级英雄电影,觉得力挽狂澜,拯救世界的英雄真的太酷了,我也想成为那样的英雄。长大后,逐渐接受了自己是个普通人的事实,虽然我依然是挺自我的一个人,做事情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也开始渐渐失去儿时勇于追逐梦想和大胆尝试的勇气,开始计较成本和回报,开始对自己做的一些事产生怀疑,特别是那些所谓“应该没戏”“没意义”“大概率没什么结果”的事情。再看互联网上,每翻到一些在平凡岗位上面乐于增添自己的色彩和乐趣的人,都会有人在评论区质问“你做这些有什么意义吗?”“浪费时间。”“年轻人刚来是这样,接受两年社会的鞭笞就不会了。”我也会思考,这是不是就是成年人需要接受现实必经的一个过程,是不是最后大家也许都会离自己儿时的初心越来越远。但是这次实践,陈书记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答案。平凡的人,平凡的岗位,也会发出不平凡的光。做事,不是非要求得一个所谓的“有意义”。对于“有意义”的定义也不局限于一种。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努力,也正是支撑起整个国家的重要力量。
实践那几天,有一个视频叫《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全网爆火。在我这,可能就是《实践四天,黄土岭村书记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马克思主义学院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