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实践团感悟
在本次暑假,我跟随带队老师参加了学院“河北涞源社会实践团”前往保定市涞源县进行“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调研。
从7月24 日到7月28日,我跟随实践团先后前往福泽园社区、观音堂社区、拥军联合会、据马原社区、黄土岭村、西道沟村。在同各社区书记、村书记的采访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在脱贫攻坚道路上,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决心,以及无数基层党员所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福泽园社区,以及西道沟村。福泽园社区为异地搬迁小区,也是河北省四大扶贫社区之一。从鼓励动员村民进行搬迁到采取措施努力让村民留的下,党组织始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党员带头干部带头,并且建立妇女就业创业安置园、以及学校,及时满足社区居民就业上学问题。西道沟村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村书记向我们讲解了本村通过坚持产业扶贫,以“两养一种”不断加大脱贫力度。除了扶贫之外,本村也通过强抓党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在同社区书记的采访中,我看到了基层一线干部身上所展现的走在实处,干在前列的实干精神,从他们的事迹中了解到为人民服务,是要沉下身子,亲历亲为,加班加点,不计得失。作为马理论专业的一名学生,在下乡实践中,我也逐渐感悟到要在基层发挥专业特长,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夯实理论基础,践行总书记所说的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本次实践中,我主要负责写稿,宣传,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自己的文笔以及写作水平仍然有待提高,还需要在写作中进一步加强练习。但是也正是在不断写稿、改稿中, 锻炼了我的耐心。
在一起实践的四天内,我们和老师同吃同住,调研中团结协作,分工明确,这是一次难忘的研学经历!正如总书记所说,大学生既要多读有字之书,也要多读无字之书,本次调研我们走出了学校的小课堂,步入了社会的大课堂。最后希望本次调研可以对涞源当地发挥红色基因作用,将其融入社会治理做出一定的贡献。
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马克思主义学院 史江欣